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8764
大小:5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6
《浅析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目录第一章诗仙的一生游历··································1第二章诗仙的浪漫主义情怀······························3第三章诗仙的现实主义情怀······························5第四章全文总结········································7参考文献··················································8浅析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浅析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摘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2、号“谪仙人”,史称“诗仙”。他出生于盛唐时期,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及大半个中国。在游历中他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他的诗歌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这篇论文从李白的一生经历入手,随着他的足迹和历练分析他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色彩、杰出的艺术成就以及李白自己洒脱不羁的气质和傲视独立的人格。关键词:李白,游历,浪漫主义,酒,月,现实主义,《古风》,悲天悯人浅析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浅析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第一章诗仙的一生游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有“诗仙
3、”之称,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盛唐时期,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及大半个中国。他的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与诗人杜甫并称为“李杜”。[1]李白年少时就开始喜欢游侠,而他家的所在地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小深受道家的影响。在他大约十六岁的时候,李白读到了当时著名纵横家赵蕤的著作《长短经》。这部著作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使他立志要建功立业,谈王霸之道。至此,李白开始了他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奋斗。24岁时,李白出蜀,写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江陵,他遇到了一生中对他仕途影响很大的一个人——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司马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
4、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受到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李白受到
5、很大地鼓舞,决心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了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这也是他最初扬名天下的文章。从此,他开始了鹏程万里的飞翔。[2]此后,李白到了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等脍炙人口的诗文。而到了金陵以后,李白深感往日的古都已经一片颓废,根本比不上今日的太平景象。然而,虽对当时的朝庭有很深的感情,但李白却感到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后经扬州、姑苏等地,思乡之情愈加深刻,但他为没能创出自己的事业而感到惭愧,进而再次远游。由这几次出游可见,李白的前半生始终活在自己“神游八极之表”的愿望里,而没有真正达到自己的目标。也由此可以推出,当时
6、的文人都或多或少地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公元735年,也就是李白34岁的时候,他来到长安,结识了卫尉张卿,并向玉真公主献诗,一步步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在此期间,李白还结识了著名诗人贺知章。然而一年过去了,李白仍没有被任用,只好发出了“行路难,归去来”8浅析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的感叹,离开了长安。公元742年,玄宗十分赏识李白的诗篇,令他供奉翰林,草拟文稿,陪侍皇帝左右。由于受到宠幸,再加上李白放浪行骸的个性,他受到了同僚的诽谤,这使他“大济苍生”的热情骤冷,与此同时,李白被赐金放还。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
7、政治生涯的分水岭。李白开始了再次远行。在公元744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在创作上的切磋也在此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长安开始的再次远行,李白先后结识了杜甫、高适,且在幽燕山看到了安禄山厉兵秣马的形势。他一面求仙问道,一面仍企图为国建功,心中仍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而后,李白又错误地投奔于永王门下,遭到最后一次流放,五年后,李白遇大赦,《朝发白帝城》便是此时作品。在
8、公元76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