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

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

ID:7303212

大小:40.1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2-11

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_第1页
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_第2页
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_第3页
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_第4页
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   李白作为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天才诗人,他的激情与想象力,他的狂傲与自信,他的骄傲和孤独。透过他美妙的诗歌语言,永远打动后人的心弦。但他是个悲剧式的人物,时代的不幸加上个人的原因,酿成了他政治上的悲剧。 一、李白仕途之路的悲剧性   李白诗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财富,有些则成为国人的日常用语,有些则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然而对其诗歌思想内容倾向的看法却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李白的诗全部是“盛唐

2、之音”的表现。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李白诗歌以大量篇幅反映盛唐的衰落与诗人本身的不幸。大多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意见。认为,从诗人的全部创作经历与盛唐社会政治发展的变化趋势看,李白堪称是一个“悲剧诗人”。李白的仕途之路具有明显的悲剧性。 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浅析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   李白作为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天才诗人,他的激情与想象力,他的狂傲与自信,他的骄傲和孤独。透过他美妙的诗歌语言,永远打动后人的心弦。但他是个悲剧式的人物,时代的不幸加上个人的原因,酿成了他政治上的悲剧。 一、李白仕途

3、之路的悲剧性   李白诗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财富,有些则成为国人的日常用语,有些则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然而对其诗歌思想内容倾向的看法却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李白的诗全部是“盛唐之音”的表现。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李白诗歌以大量篇幅反映盛唐的衰落与诗人本身的不幸。大多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意见。认为,从诗人的全部创作经历与盛唐社会政治发展的变化趋势看,李白堪称是一个“悲剧诗人”。李白的仕途之路具有明显的悲剧性。   李白,字太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祖籍陇

4、西陈纪。五岁随父亲迁居四川青莲乡,二十岁开始蜀中漫游,二十六岁为政治理想远游。李白的一生可谓历经坎坷,是郁郁不得志的,直到他死,也没有得到正式的官职。他自诩的雄才大略,更没有机会得到施展。所以李白仕途之路的悲剧性主要在于表现诗人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和无情的幻灭,这是诗人个人悲剧的真实记录。   那么,才华绝代的伟大诗人李白,为什么在仕途上没有取得任何作为,反而仕途坎坷、挫折一个接一个?为什么如此兴旺发达、生气勃勃的盛唐却容不下一个李白?是因为小人的妒忌、迫害,还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那就来解读一下他的仕途之路

5、。   李白“仗剑去国,辞家远游”是在诗人二十六岁时,他离开蜀中,开始一生理想的追求。这时唐代这处于“开元之治”的极盛时期,充满激情的李白一心想从政:安社稷,济苍生。他的壮志雄心点燃他建功立业的理想之火。他自比大鹏,大鹏是他的图腾,从出山到出世都以大鹏自比。他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于是他离开第二故乡四川,到楚汉大地到处交友,拜见名士和达官贵人,希望他人引荐。由于李白个性傲慢、直率,往往受挫。要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首先要有职权。那么,他用什么方法取得这个职权呢?他没有走当时普通知识分子走的科举之路,通过科

6、举中进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不愿束缚自己的个性,他觉得一步一步向上爬太慢,他企图一步登天,“一鸣惊人”。然而此路不通,只能走一条求人举荐道路。他通过诗文自我称扬、吹捧对方、言语威胁,但终究追求失落。由布衣到朝廷一举而为辅弼重臣的理想破灭了。这在政治相对稳定的开元盛世,是有些近天真的幻想,由于李白的报负与从政方式同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距离。这种功业莫从就的苦闷感慨在诗中慢慢渗露,反复出现在他的诗歌中。功业难成,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之中。终于时来运转,李白42岁时,他一生所盼望到皇帝身边做高官的机会来了。唐玄宗发了一

7、份诏书,李白终于进长安面圣。对此,李白是充满希望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1]便充分流露了这种心情。诗人刚入长安,也确实过了一段扬眉吐气的生活。但召入不久后,诗人很快就有一种新的失意与不安之感了。一方面,对供奉翰林职务的不满;另一方面,诗人目击朝政的黑暗腐败,权臣的妒贤嫉能,对自己的前途有着一种悲剧性的预感。而事实证明,李白的估计是正确的,玄宗征召李白根本就不是要委以国事,而是把他作为文学侍臣来点缀官廷生活的。   长安失意,标志着李白辅弼之梦的破灭,是诗人仕途经历的第一次悲剧。诗人长安失意之

8、前的忧愤只是产生于天真浪漫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长安失意之后,诗人的忧愤则产生于鲜明的政治理想与黑暗的政局之间的冲突。由于怀才不遇到怀才见弃,由向往宫廷到逐出宫廷,由充满希望到希望破灭。这是李白创作悲剧的一个重要发展。悲叹黑暗政局,感伤时光流逝与气愤世道的昏乱三者之结合,大大丰富和深化了李白后期诗歌的悲剧性内容。   现实给了诗人以深刻的教育,使之认识仕途风波的险恶,于是他在《行路难》中进一步感叹报国无门的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