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80816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6
《庞贝城的毁灭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庞贝城的毁灭》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庞贝城的毁灭》是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十五课。它通过对庞贝城因为火山爆发而遭到毁灭这样一个事实,来引导学生探究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益处。教材分四个板块呈现教学内容:一是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现象的图文资料,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启发学生从事实基础上去思考火山喷发是怎么回事。二是让学生根据以上事实,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三是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火山爆发的原因。四是了解火山爆发的利与弊。二、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课文提供的火山喷发的资料进行分析,使学生对有关事实更明确。培养学
2、生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火山喷发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以及推理想象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会积极动脑、动手,与人合作的快乐。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内部构造。体会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渗透科学自然观教育。 4、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造福人类。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5、使学生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灾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6、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并把它转化为自觉行动。7、体会到大自然中无
3、穷的奥秘,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愿望。三、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火山爆发的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火山喷发带给人类的利于弊。教学难点:结合信息推测猜想火山爆发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并形成结论。四、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本节课中,我根据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和本课内容的实际,主要运用了以下教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推理法。在学生学法上主要运用了小组合作、自由猜想、分析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五、说教学设计:为了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1、揭示课题,引入新课。2、阅读资料,获取信息。3、分析现象,推测猜想。4、实验探究,验证猜想。5、探究延伸,认
4、识利弊。6、了解前兆,防灾减灾。7、系统回顾,巩固新知。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原则。(一)、揭示课题,直入新课。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40分钟的效率,我采用直入新课的方法,很快就揭示出本课的学习探究内容------火山爆发。这样设计,虽然没有情景引入那样吸引学生,但我觉得在这课中运用这种方法更直接,更适合高年级学生年龄特征,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二)、阅读资料,获取信息。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看课件图片和阅读小资料,引导学生从课件和小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而猜想推测,寻求出庞贝城毁灭的原因是火山爆发。随后又归纳整理出火山喷发的现象,从而训练学生
5、的分析归纳能力。(三)、分析现象,推测猜想。猜想飞向成功的翅膀,是科学课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设计这个环节,一是为了训练学生通过信息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学目标。二是为了训练学生用信息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推测的能力,真正实现自主探究科学的教学目标。(四)、实验探究,验证猜想。为了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塑料瓶装满水后模拟实验,自主进行探究。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给瓶子加压时,也就是有压力时,瓶里的水会从扎的小孔里(薄弱处)喷出来,为后面总结火山的形成奠下了基础。至此,我提出了质疑:瓶里的水喷出是我们给了压力,那火山的压力来自哪里呢?
6、这样就顺利地引出电饭煲煮粥的视频,通过看视频让学生明白,高温可以产生高压。这样就很容易得出了火山的形成结论,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五)、探究延伸,认识利弊。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造福人类。从而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六)、了解前兆,防灾减灾。通过让学生从信息中了解到火山喷发前还是有一些前兆的,使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并把它转化为自觉行动。(七)、系统回顾,巩固新知。最后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从而加深印象,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六、说板书设计:本堂课我围绕有关火山的五个知识
7、点设计板书,即现象、形成、危害、益处、前兆。板书精炼简洁,揭示了知识要点,有助于学生达成知识目标。总之,这节课,我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通过分析信息,猜想推测、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科学、认识科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奇异猜想让我欣慰。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堂课中,也有诸多不尽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