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971214
大小:1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5
《我教《听泉》(曹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教《听泉》去区里赛课。按照惯例,在比赛前几天,从网上下载到了上课内容——韩静霆的一篇散文《听泉》,要求上初一年级,一课时完成。看完全文,有些心惊:以自己所教学生的阅读水平来阅读这篇文章,恐怕有些困难。而了解关于“二泉”和“阿炳”的背景和资料,对于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外地的学生来说,亦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因为对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他们来说,要参考书没参考书,要上网家里又没有电脑。好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了,就从“美”入手,赏析文章之美。定下这个目标之后,我就积极着手备课,很快有了初稿。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幻灯片展
2、示天下第二泉图片,以二胡《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再打出幻灯片简介阿炳身世,询问学生听完曲子后的感受)。第二步,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第三步,初读文章,整体感知(以“泉”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听泉——救泉——绘泉——赞泉)。第四步,研读文章(1、赏析文章的标题美、语言美、情感美、结构美;2、释疑:为什么作者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第五步,听“泉”写感。最后小结。课堂上,如我所料,第一、二步进展很顺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他们对这首曲子的感受,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也顺利地读准了字音,较准确地理解了一些重点字词的
3、意思。到了第三步,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时,小遇障碍,我就让学生用动词加“泉”的形式来加以概括。学生思路很开阔,也很快就完成了。等到第四步具体赏析文章之美时,学生很难马上准确地说出文章到底美在哪。这也在我的预料之中。于是,我引导他们:拿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会看什么?学生自然就回答是“标题”,我就让学生先看文章的标题,“听泉”的“泉”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如果改成“听二泉映月”好吗?学生马上反应过来,此处的泉有几层含义,既指“二泉”之水,亦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一语双关,可见作者用意深刻。这样的题目显得简洁、中心明确、有意境,学
4、生自然而然就感受到标题之美了。紧接着,我又引导他们赏析文章的语言、情感之美。在预设中,我打算通过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加以体会,这一环节也是我这节课的重点所在。我问学生,“作者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作本文的?”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边划边读边体会。如我所想,学生一下就找到了文章的第一、第三自然段。紧接着,我又问学生“作者又是如何将他的感情传达、感染我们读者的”?学生异口同声——“用语言文字”。我就让他们在文中找出他们觉得写得特别美的语句,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教室里响起了朗朗
5、的读书声。等他们读完,我问他们:“有谁觉得自己读得挺不错的,愿意自告奋勇读给我们听听?”我话音刚落,出乎我的意料,下面齐刷刷地举起了很多小手。我随意喊了其中一位小男生。他落落大方地站起来,清了清嗓子,饱含激情地朗读起来。他找的那些语句写得特别美,他也读得特别好,感情很充沛。我暗暗为他精彩的朗读叫好。等他读完,我问他:“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你想读出作者的什么感受?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我本意是想询问他读这些语句的感受,他却十分谦虚,竟然轻轻地说自己读得还不够好。我没想到他会那样回答,还是继续着我的思维:老师已经觉得你读得
6、很好了,既然你觉得你自己读得不够好,那你能再为大家美读一遍吗?于是,他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了一遍,和刚才那遍相差无几。我便问他自我感觉如何,他还是不太满意。我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小男孩了,简直是太可爱了!可是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我只能告诉他把机会再让给其他同学。又是小手林立。我又随机点了一个同学朗读。读得依然不错。这回我可吸取教训了,不再让朗读者自己点评,而是另外找了一个同学起来点评。如我所料,很中肯。“阿炳虽然眼睛瞎了,但他靠听觉感受泉水,用心灵感受自然,用乐曲的旋律表现了天下第二泉的形、色、声、情,作者韩静霆又用优美的语言
7、文字引领我们用心聆听阿炳的《二泉映月》,大家试着再读读,边读边想像,体会阿炳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以及那淡淡的哀伤。”同学们和着《二泉映月》的曲子,齐声朗读第一、第三自然段的语句。读得真好听!我也不禁沉浸在美妙的朗读和旋律中,有些微醺。接下来,我问学生:“言为心声”,是说语言文字是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抒发怎样的情感?学生纷纷答:对《二泉映月》、阿炳、杨荫浏表达虔敬感激之情。我又问:这样的感情美不美?学生自然就领悟了本文的情感之美。我再问: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第一段应该放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这样来处理呢
8、?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应的段落并说出了作者这样处理文章顺序的原因,我再总结这样写极富感染力,一下子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让我们不由对《二泉映月》产生了敬佩之心,接下来再写阿炳的创作、杨荫浏的抢救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课后,我陷入了思考。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思绪万千,我们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如何从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地来赏析一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