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151451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3
《七年级(上)期末复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期末复习一、文学常识:1、《伤仲永》的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人名)。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人名),他和同时代的另一名著名文学家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3、《卖油翁》的作者是朝的文学家(人名),他与另七位文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4、本学期学了两篇《口技》,分别节选自(人名)所著的(书名)和(人名)所著的(书名)。5、指出下列几则中国古代神话的出处(1)选自《淮南子》:(2)选自《山海经》:(3)选自《列子》:A、《愚公移山》B、《女娲补天》C、《精卫填海》6、《明湖居听书》选自清朝所作的著名小说。7、《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是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人名)所作的《》、《三别》组
2、诗中的一首。他的诗作《登岳阳楼》是一首。(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8、《卖炭翁》选自《白氏长庆集》,是朝著名诗人(人名)所作的一首讽喻诗。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诗中的乐天是指他的好友,两人唱和甚多,故并称“”。二、加点字注释:1、暮投石壕村()2、吏呼一何怒()3、一男附书至()4、存者且偷生()5、死者长已矣()6、犹得备晨炊()7、吴楚东南坼()8、乾坤日夜浮()9、戎马关山北()10、凭轩涕泗流()11、赠君一法决狐疑()12、向使当初身便死()13、一生真伪复谁知()14、卖炭得钱何所营()15、翩翩两骑来是谁()16、手把文书口称敕()17、宫使驱将惜不得
3、()18、系向牛头充炭直()19、到乡翻似烂柯人()20、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古诗理解: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心理活动。A、天气非常冷赶紧将炭卖掉后来买衣服。B、天气不够冷希望再冷一些。C、为生活所迫,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物资。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说明卖炭翁的辛苦。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说明卖炭翁的贫困。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说明卖炭翁的慷慨大方。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揭露了宫市制度的不合理。3、下列对“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
4、四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暮投石壕村”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疾奔而来。B、“有吏夜捉人”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壮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4、对“怀旧空吟闻笛赋”中“闻笛赋”理解正确的是A、听到笛声写了本诗。B、为听笛子演奏写了一篇赋。C、听到了“笛赋”。D、用了有关向秀的典故。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发出的感慨。B、“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突出时间之久。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低沉郁结的心态。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了
5、诗人要振作精神的决心。6、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以清晨游后禅院为线索。B、“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主要突出禅院很大。C、“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表明环境的优雅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D、“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7、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至今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传诵的神来之笔,生动地描写出热烈执着、为情献身而无怨无悔的激情,现今演化为献身精神的象征。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两句诗说明辨别人才很
6、难,表达了诗人的无奈。D、“山光悦鸟性”描写出大自然万物和谐的环境。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潭影空人心”表现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一、根据理解回答问题: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运用的手法,形象概括出差吏的和老妇的。2、诗中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3、“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4、《石壕吏》记叙了石壕村一个老妇被差吏强行拉去服役的惨况,反映了“”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5、《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有何作用?。6、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你是如何理解这一矛盾心理的?7、“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和“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两句形象地刻画了。8、“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绡一丈绫”形成,突出了。9、《卖炭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辛勤劳动所得最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露了唐代“”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