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一).doc

试论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一).doc

ID:53820536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7

试论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一).doc_第1页
试论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一).doc_第2页
试论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一).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一)内容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际教学中最不易贯彻落实的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观察课堂、观察学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指引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近年来,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各种教学理论层出不穷。有关著作试图从各个角度阐述新的教育理念,其中,就如何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如何指引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当前,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尚处于

2、探索中,但已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是“新瓶装旧酒”,教材换了,教师也培训了,但课堂教学依然如故;二是教师努力按新课程理念备课,准备了大量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上课时却以教案为准,一口气将教学活动进行到底,缺乏对学生的观察。前种情况实为“假改革”,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而后一种情况,学生的主体性事实上也未能得到真正体现。那究竟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学会观察课堂,观察学生。关于观察课堂,许多学者已有研究,如前苏联教育家Ю.К.巴班斯基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就对

3、课堂观察有所论述,而美国的ThomasL.Good和JereE.Brophy合著的《透视课堂》,更是对如何观察课堂、观察学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而其他一些教学理论、教育技能方面的书籍,对此都有所描述。但以上这些著述,要么过于简略,要么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多少有些距离,比如国外多实行小班授课,教师有足够精力对课堂进行观察,而国内多数学校依然实行大班授课,一个班多达40~50人甚至更多,教师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去观察课堂;另外,国内外对学生不同的评价理念和机制,也给国内的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而国内许多学校硬件

4、设施的落后也对观察课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主客观条件使我们难以照搬国外经验。笔者以已有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观察做一番论述,以求与同行切磋。一、为什么要观察课堂本文所论述的课堂观察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观察自己的行为和状态,不断观察学生及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行为和状态,通过观察,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和优点,从而适时地修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过去的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以教师、课堂、

5、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及课后作业更多依赖重复性作业,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既然学生是主体,就必然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一课程理念下,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不是生产,课堂教学不是流水线,学生不是死气沉沉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

6、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思想,因此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来学习,他们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对教师的行为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同时,教师在新课堂中不再是唯一的权威,更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及学生小组的现实情况不断地、适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这里,课堂教学不再是教案在课堂中的简单实现,而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发挥自己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鼓励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过程。而修正教学策

7、略和方法的依据,则来源于教师对课堂的观察。只有对课堂进行仔细有效的观察,得到及时正确的反馈,才可能适时地修正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