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88228
大小:1.77 MB
页数:62页
时间:2020-04-26
《高考总复习地理精品课件--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时 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他们能回到原出发点吗?【提示】甲只能到达北极而不能回到原出发点(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且是半圆)。乙能够回到原出发点(因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且自成圆圈)。二、地图1.地图概念2.基本要素图例:符号如“”表示国界。注记:数字和文字。三、地图的种类1.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2.其他地图:如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人口图,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起伏陡缓1.经纬度的分布特点2.纬度的判断(1)某地的
2、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如图中角δ)(2)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如图中)。(3)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4)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3.经度的判断(1)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者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者则为西经。(如图)(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
3、°,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所属的东西经正好相反。(如图)(2009·高考江苏地理)右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1)~(2)题。(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2)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解析】第(1)题,由题意,“水半球”和“陆
4、半球”的极点相对应。“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再根据半球的划分方法,不难选出D选项。第(2)题,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夜半球的中心点为(23°26′N,0°),则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180°),此时非洲大部分位于夜半球;北京市8时左右,正值上班高峰;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点附近,正值极昼期;江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答案】(1)D(2)C【方法总结】球面上的对称点位置的确定(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
5、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1.确定各点之间的相对方向(1)在网格状经纬网上判断方向,可采用以下步骤:①根据经纬线上的数字明确南北纬和东西经。②纬度数值向南递增的为南纬,方向向南,向北递增的为北纬,方向向北。③若两地同为东经或西
6、经时,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方向向东;向西递增的为西经,方向向西。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大于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如图:④依据南北纬和东西经确定方向。(2)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一般步骤为:①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②根据南北极点,在图的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即为东,箭尾所指方向即为西。如图
7、中A在B的西北,C在D的东南。2.利用经纬网计算两点间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约为111千米;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经度相差1°,纬线长约为111·cosβ千米(β为地理纬度)。(1)若A、B两点在同一经线上,A、D两点在同一纬线上时,两点间距离可参照图示计算。(2)若A、C两点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需要进行模糊估算。①可以先假设A、C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②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距离。(2010·北京文综)下图是经纬网图层
8、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1)~(4)题。(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3°B.5°C.8°D.10°(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3)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⑤D.④和⑤(4)从地形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