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乌司他丁又名尿抑制素,是从健康成年男性新鲜尿液中提取分离的精制糖蛋白,由143个氨基酸组成,对胰蛋白酶、a-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作用[1],我科于2002年开始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入选对象为我院2002年至今期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炎学组拟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2],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3例,男18例,女
2、5例,年龄26〜78岁,其中重症胰腺炎8例,对照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25〜79岁,其中重症2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予禁食、肠减压、抗炎、善宁或施他宁及支持治疗等治疗;治疗组给予上述措施的同时,并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100000U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2次/止共3天,3天后改为50000U每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共5〜7天。观察指标腹部症状、体征,血、尿淀粉酶,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电解质,血氧饱和度等。疗效标准(1)症状包括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
3、基本缓解;(2)体征包括腹肌紧张,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等消失;(3)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尿淀粉酶和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等恢复正常。疗效评价标准[3]痊愈:5天内同时达到上述3项标准者为痊愈;显效:7天内同时达到上述3项标准者为显效;进步:10天内同时达到上述3项标准者为有效;无效:>10天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二痊愈+显效。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PV认为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缓解率比较治疗5天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7天后差异无显著性(P»,见表1,表
4、2。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阳性率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体征阳性率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5d、7d、10d动态检测血、尿淀粉酶,结果表明5d内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7d后无明显差别,见表3。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阳性率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检验指标比较分别于治疗间及治疗后7d检测肝功能(TB、DB、ALT、AST、GGT)、肾功能(BUN、Cr)、血糖、电解质、血氧饱和度,治疗
5、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o两组患者治疗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见表4。表4两组患者治疗的综合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休克1例、胸腔积液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发生率为13%,有1例患者在注射乌司他丁200000U后出现腹泻、黄稀便8次/12h,镜检均未见异常而被迫停用乌司他丁作为对照组,停药后24h,大便恢复正常,对照组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休克3例,胸腔积液1例,胰腺脓肿1例),其发生率为%,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6、o3讨论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尽管病因较多,但其发病的共同点是胰腺多种酶被激活,导致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和破坏。乌司他丁可广泛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水解酶,以及透明质酸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糖类和脂类水解酶,从而减轻自身消化降低内毒素的吸收,而且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的损伤。此外乌司他丁还具有稳定溶酶体膜的功能,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并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产生,对阻断急性胰腺炎休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目前认为乌司他丁可从多方面
7、参与胰腺炎的治疗过程,有利于促进胰腺炎的恢复[4]。国外较早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国内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上海乌司他丁临床试验协作组[5]报道治疗急性胰腺炎总有效率:轻症100%,重症%。黄崇文等[6]报道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总有效率:轻症%,重症%。我院自2001年应用该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23例结果(其中8例重症),总有效率为%,而传统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P<),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本组观察中仅有1例用药出现较严重的腹泻而被迫停药,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过敏、皮疹及肝、肾
8、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是肯定的,尤其早期应用疗效更佳。【参考文献】1KoizumiR,KqnaiH,MaezawaA,etai.Therapeuticeffectsofulinastatinonexperimeritalcrescenticglomerlonephritisin,2000,84(4):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