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659396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5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和运算律。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即教师清楚明白地把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告诉学生,然后通过做习题来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直截了当的特点,但不利于开启学生思维,更不易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因此,我采取了上述做法。学情分析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学生从“小虫爬行“的例子中发现有理数乘法区别,自主归纳出法则。对有理数相乘法则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
2、法,体现了数学建摸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兼顾思想、方法和趣味。例题,练习以及思考探究题冃的选择,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在讨论发言中的各种灵活方式成为课堂上的亮点。教学目标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止确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符号变化的理解及积的符号的确定;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学习我们首先来看一幅图片:(幻灯演示)活动内容:(1)观察教幻灯片,分析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
3、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一3相加等于一12,可以写成算式(一3X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提示学生:3天下降多少?2天呢?1天呢?)三、运用巩固,练习提高1、练习:判断下列各式积的符号:5X(—3)(—3)X3(+6)X(+5)(—2)X(—4)0X(—5)2、教科书第75页例1.计算:(1)(-4)X5;(2)(5-)X(-7);⑶
4、(一3/8)X(—8/3);(4)(—3)X(—1/3);注意:(1)(2)小题教师板演,注意格式书写;(3)(4)小题抽生板演,引出有理数的互为倒数的概念的同时,要注意复习互为相反数的概念,避免产生混淆错误,并注意本节课不讨论如何求倒数的问题;然后完成96页随堂练习的(1)(3)小题四、课堂小结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小结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服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复述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有理数的乘法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
5、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例1、(1)(—4)x5(2)(—5)x(—7)例2、(―)x5x(—0.25)解:原式二一(4x5)解:略)解:(略)教学反思我在开展《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时,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一、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出发,精心编写学案,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习有价值的
6、数学。以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课题,使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较好的认识,达到在观察屮感受、在尝试中探索、在练习屮发现、并自主归纳的目的。学生刚认识“负数"这个新朋友,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会有一定的困扰。预期学生会在符号上出现问题,故在学案的编写中,注意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把问题呈现,我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体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的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从生动有趣的“小虫爬行咛列子入手,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关键所在——符号的确定,然后就都是小学的乘法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
7、有效地进行分层,完成强化练习,有效地开展课内技能训练。二、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学生从“小虫爬行“的例子中发现有理数乘法区别,自主归纳出法则。对有理数相乘法则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建摸的过程和数学与牛活的密切关系,兼顾思想、方法和趣味。例题,练习以及思考探究题目的选择,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
8、平,学生在讨论发言屮的各种灵活方式成为课堂上的亮点。三、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