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空气中声速的测定讲义

2-11 空气中声速的测定讲义

ID:5315935

大小:444.4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8

2-11 空气中声速的测定讲义_第1页
2-11 空气中声速的测定讲义_第2页
2-11 空气中声速的测定讲义_第3页
2-11 空气中声速的测定讲义_第4页
2-11 空气中声速的测定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2-11 空气中声速的测定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2-11空气中声速的测定空气作为传播介质可以传播机械波,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可以引起听觉,称为可闻声波或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机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机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都不能引起人的听觉,但从波的传播理论上看它们与声波没有本质的差异,所以一般在讨论声波的波长和波速等问题时,“声波”包含了次声波和超声波。由于超声波波长短、频率高,因而具有方向性好、能定向传播;能量高、穿透能力强,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小的优点,因此在超声波段对部分声学量进行测量比较方便,本实验以超声波作为声波的

2、研究对象。【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波产生和接收原理,实际观察和理解振动叠加现象。2.掌握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实验器材】ST16C单踪示波器,声速测量综合实验仪。【实验原理】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为纵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波速v、波长与频率之间关系为v(2-11-1)可见,只要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波长,在已知该超声波频率的条件下,即可计算出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本实验采用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驻波共振法(简称驻波法

3、)由发射器发出的超声波,在空气中沿x轴方向传播到达接收器,如果接收面与发射器严格平行,入射波就会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干涉形成驻波。设振幅均为A的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别沿x轴的正负方向传播,波动方程为xyAcos2(t)1xyAcos2(t)21则在两波重叠处各点的合位移为xyyy(2cos2A)cos2t12由上可见,合成后介质中的各点都在作同频率的简谐振动,但具有不同的振幅xx2cos2A。对于cos2=1的各点振幅有最大值2A,这些点称为波腹;对于xcos2=0

4、的各点振幅有最小值0,这些点称为波节。图2-11-1为发射器S1发出的超声波和接收器S2反射的超声波在它们之间的区域内相干涉而形成驻波。当波源的频率和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驻波的振幅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频率为共振频率。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不仅与系统的固有性质有关,还取决于边界条件。在声速实验中,S1和S2即为两边界,且必定是波节。根据驻波中质点位移、声压的表达式,得出波腹处的声压最小,波节处的声压最大,故可以从接收器S2端面处声压的变化来判断驻波是否形成。当S1和S2之间的距离xnn0,1,2,......(2-

5、11-2)2时,驻波系统处于共振状态,驻波振幅最大;当S1和S2之间的距离x不满足式(2-11-2)时,驻波系统偏离共振状态,驻波振幅随之减小。也就是说,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x,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介质中将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x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驻波的振幅达到极大;同时,在接收面上的声压也达到极大值,如图2-11-2所示。图2-11-1驻波的形成图2-11-2声压变化与接收器位置的关系2可见,在移动接收器的过程中,相邻两次达到共振所对应的接收面之间的距离即为半个波长。为精确测定波长,在实际操作中连续测出

6、接收信号达到极大值时接收器的位置xx,,...,x,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x的平均值,即可得到声波的波长12102x(2-11-3)根据信号发生器显示的频率和式(2-11-1)可计算出声速v。(二)两个相互垂直谐振动的合成法(简称相位法)设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同频率、同振幅,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谐振动,它们的振动方程分别为xAcos(t)1yAcos(t)2则合振动方程为2222xy2xycos()Asin()2121一般来说,这是个椭圆方程,其振动合成图形(李萨如图形)由它们的相

7、位差决定,如图2-11-3所示。当相位差为=2k(k0,1,2,...)时,合振动图形为一条211、3象限的直线;当相位差为=(2k1)(k0,1,2,...)时,合振动图形为21一条2、4象限的直线;如果相位不为上述两种情况则合成运动轨迹为一椭圆。图2-11-3两个同频率、同振幅、相互垂直的谐振动的合成由波动理论可知,若发射器S1和接收器S2之间的距离为x,则发射器S1处的波与接收器S2处的波的相位差为x2(2-11-4)由此可见,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x,相当于改变了

8、发射波和接收波之间的相位差。当形成稳定驻波时,xn(n0,1,2,......),n。显然,S1和S2之间的23距离x每变化,相位差就变化,荧光屏就会重复出现斜率符号相反的直线。为2精确测定波长,在实际操作中测出相位差为,2,...,10时接收器的位置xx,,...,x,用1210逐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