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90611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引用中学生话题作文二十讲系列之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引用中学生话题作文二十讲系列之五 2009-06-2917:12:17
2、 分类: 作文辅导
3、字号 订阅 引用无痕 的 中学生话题作文二十讲系列之五第三节 细节描写细微之处见精深 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西服上一粒纽扣的系与散,电话里挂断谁先谁后,就坐时谁左谁右,无不显示出一种风度与涵养。同样,记叙文文中的细节,稍加点染,亦能出彩,彰显精致之美。首先,利用细节描写丰富主题思想。鲁迅对细节有过这样的评说:“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如能根据主题需要对细节进行加工、提炼,则意蕴更为丰富。如《药》写人血馒头由鲜红变为乌黑,最后
4、“焦皮里面窜出一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仅暗示了夏瑜从被害到被吃的过程,还隐寓着革命者的鲜血因群众的愚昧麻木而白流的深义。再如《孔乙己》中酒店老板四次念叨“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语言细节不但写出了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还活画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其次,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成功的细节描写就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可起到放大、扩展的作用,能把人物精神世界最为本质的部分揭示出来,凸现人物灵魂。如《后汉书苏武传》中多次写到苏武手持的“节杖”:“持节送匈奴使”,“杖汉节牧羊”,“卧起操节,芦毛尽落”。汉节,本是个平常事物,但经作者精心描绘,
5、反复渲染,已经成了苏武宁死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象征。再如柳青《创业史》中写梁生宝付汤面钱的细节:他打着饱嗝,取下棉袄口袋上的别针,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他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一层写过的纸,才取出那些七拼八凑地凑起来的人民币,拿出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这里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无不显示出梁生宝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而且辅以“别针”、“红布小包”、“写过的纸”等细物,更能表现他的俭省、细心。其他如语言细节,《故乡》中闰土的一声“老爷”叫出了他思想深处的等级观念;服饰细节,孔乙己的破长衫穿出了他的寒酸与清高;神态细节,刘和珍一脸的微笑笑出了她心底的善良与真诚。再次,借助细节描
6、写推动情节发展。众所周知,公安人员破案时连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因为从这些细节身上顺藤摸瓜往往能取得重大的突破。只要你投掷得当,小石子也能激起千层浪。如《陈奂生上城》“感冒”这一细节就是作者精心构建。试想,陈不患感冒就难以巧遇吴书记,遇不上吴书记又怎能住进一夜五元的高级房间,住不上高级房间陈又怎会有一系列无聊作贱的精彩表演,他又怎会回去对村人炫耀?纵观全文,“感冒”这一细节把躺在车站长椅上的陈奂生顺理成章地送进了高级房间,它不仅展现了人物的个性,而且使故事情节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乃至改变了人物命运。当然,细节也不可随意添加。它需要认真挖掘,精心设计,方能出彩。借鉴实例:争论靖江
7、市城南中学初三(2)班钟文彬他有时真的很激动、很冲动。[重复,删去‘‘很激动”。]刚才就是这样。 当他做到与别人都不同的答案时,[与上文“刚才”脱节,可改为“他做的答案与别人都不同”。]他先有些疑感:怎么搞的?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此处叠词不避重复,不但突出“疑惑:;且能反映检查过程]检查一遍过后,他更疑惑[改为“迷惑”]了!没有哪儿不对劲啊![改为“?”,有疑问之态。] 又经过一阵深思熟虑之后,[改为“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疑惑中便多了一丝失望,他只好向别人借题目过来看一看。[可改为“他只好向别人‘借’答案了。”] 忽然,他充满疑惑的脸上[改为“疑虑的眼中”]折射出
8、一线亮光。因为[删去]他发现别人一个致命的、不易察觉的错误。他似乎有些兴奋,手抖了—抖,用力捏了捏笔杆。[第一次写“笔杆”,没有任何修饰,使我们只感到他的”兴奋”] 顷刻间,激动充溢到他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激起了他汹涌澎湃的心潮。 不一会儿,他便与大伙争执起来。他死死咬定他们是错的,而大伙则谁也不服气。于是,教室里展开了唇枪舌剑的战斗。[“战斗”二字加引号。] 毕竟寡不敌众,尽管他争得面红耳赤,说得唾沫横飞,[删去,“争”已涵盖“说”。]还是[应为“但还是”]被众人的吵嚷声给[删]吞没了,掩埋了。[删] 恰在此刻老师来了。教室里一下子镇定[应改为“安静”]下来。紧
9、张时刻到了。 他依旧很激动,手颤了颤,又捏了捏光滑的笔杆。[笔杆变“光滑”,细节描写,符合当时胜负难论的心情。] 老师开始讲解了,他敏锐地听着,一字一顿都清楚地听着,[可改为“老师的一字一顿都撞击着他那敏感的神经”。]他越听越激动;越听越紧张,[真切,符合当时的复杂心态。]手指不停抖击着桌子。[可改为“也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 老师讲到现在的跟他想的一模一样。[有方言成分,改为“老师现在讲的正跟他想的一模一样”。]他胀红了的脸更大了。[能将自己融入文中,否则,不会产生如此切身感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