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各论-肾.ppt

经络腧穴各论-肾.ppt

ID:52770669

大小:1.39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4-13

经络腧穴各论-肾.ppt_第1页
经络腧穴各论-肾.ppt_第2页
经络腧穴各论-肾.ppt_第3页
经络腧穴各论-肾.ppt_第4页
经络腧穴各论-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各论-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节足少阴肾经KidneyMeridianofFoot-shaoyin,KL.足少阴经穴概览足少阴肾经腧穴主要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部第一侧线上。掌握以下解剖标志:足底、舟骨粗隆、跟腱、内踝尖、胫骨、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耻骨联合上缘、脐中、肋间隙、锁骨等。本经计27穴,重点穴:涌泉、然谷、太溪、照海、复溜、阴谷。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经腹胸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循咽喉,挟舌本,支脉从肺联络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一)经脉循行:走向:从足走胸位置:下肢内侧后

2、缘属性:阴经联系脏器:肾、膀胱、肝、肺、心属络关系:属肾络膀胱起止穴:涌泉—俞府交接关系:上接足太阳膀胱经,下交手厥阴心包经(二)循行分布特点(三)主治概要妇科、前阴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遗尿,癃闭。肾虚证:耳鸣,耳聋,腰痛,咽痛,气喘,消渴(下消)、齿痛。外经病:足心热,下肢痿痹,股内后侧痛。本经共27穴: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四)足少阴经腧穴概述足少阴肾经经穴歌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

3、然谷与太溪。大钟水泉出照海,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值,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腧穴分布规律下肢内侧后缘(10穴)胸腹部第一侧线(17穴)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定位】足掌前1/3与后2/3交点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主治】1.昏厥,癫狂痫,小儿惊风2.头痛(巅顶痛)头晕、失眠—配四神聪、神门,清心安神镇静3.鹅口疮—蓖麻散外敷涌泉口腔溃疡—吴茱萸醋调敷贴涌泉4.小便不利,便秘5.足心热(肾阴虚)【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贴敷。1、涌泉﹡:井穴,

4、急救要穴,敷贴要穴涌泉研究及进展1.膈肌痉挛,据报道电针涌泉,治疗362例,有较好疗效2.癔病,针刺涌泉,结合语言诱导,有较好疗效。3.对肾脏的抗利尿作用,将速尿静脉注射于深度麻醉的狗,则引起持续而强的利尿,针刺一侧涌泉穴,可引起对侧肾脏速尿利尿作用的深度抑制,而针刺肾俞则能对抗针刺涌泉穴的这种效应。肾经足内侧腧穴然谷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照海内踝尖下方凹陷处。踝前然谷后太溪踝下凹陷是照海2、然谷:荥穴【主治】1.泌尿生殖系统: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淋证泄泻——清泻肾中的虚火为擅长,治

5、疗命门相火妄动证。2.下肢痿痹,足心热、足跗痛。3.消渴【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现代研究】高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古代文献】《通玄指要赋》:“然谷泻肾”。3、太溪﹡:输穴,原穴【主治】1、治疗脏腑病:“五脏有病,首取十二原”。(1)泌尿生殖病证: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2)肾虚所导致的病症:腰酸痛,耳鸣、消渴(下消)等。(3)脏腑相关证:肝肾阴虚导致的眩晕(高血压)、头痛、中风后遗症。肺肾气虚导致的咳喘、气喘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不寐:配神门、三阴交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2、治疗经脉循行部

6、位病症:下肢痿痹瘫,内踝肿痛。【操作】直刺0.5~1寸。【主治】1.治疗所属脏腑病证:(1)癃闭,小便不利,小便频数——肾俞。(2)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中极、三阴交。2.八脉交会穴,通调阴跷脉:(1)痫证(夜发)失眠——申脉,通调阴阳跷脉(2)咽痛,咽干,音哑:“列缺照海膈喉咙”(3)眼睑下垂,足内翻:阴阳跷脉司眼睑开合,主下肢运动【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古代文献】《大成》:“痫病夜发灸阴跷,照海穴也”。4、照海﹡: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现代研究】1.慢性肾炎:针照海、太溪,可使动脉压降低,尿量减少,酚红排出量增加。2

7、.睡眠障碍:配申脉治疗睡眠倒错(发作性睡病)3.咽喉肿痛:以照海为主,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鼻咽管炎,有很好疗效。4.足内翻,配公孙、阳陵泉,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30例,有较好疗效。穴位主治鉴别表穴位共同性特殊性太溪益肾滋阴主治肾之病变,月经不调,耳鸣,咽喉疼痛照海偏于镇静宁神,治疗癫狂、失眠小腿部腧穴经穴定位复溜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5、复溜:经穴,补肾要穴,汗证要穴【主治】(1)水肿——配水分、脾俞。(2)腹胀,肠鸣,泄泻——配肝俞、脾俞。有舒肝益肾,健脾化湿的作用。(3)盗

8、汗,身热无汗——配合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补合谷,泻复溜可发汗;泻合谷,补复溜可止汗。(4)下肢痿痹——配丰隆,有温经通络消肿的作用。【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古代文献】《玉龙歌》:“无汗伤寒泻复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