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doc

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doc

ID:52768303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0

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doc_第1页
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防止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语文课标修改稿(2011版),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这是跟2000年版阅读教学建议相比较做得较大一处修改。本次修改明确提出了“防止、或远离”两个要注意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课改十年来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出现的较大问题。这里,我重点谈一谈“远离文本过度发挥”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远离文本过度发挥的问题呢?教师和课堂评论者甚至一些指导者,对“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的理解有偏颇,“珍视独特感受”与珍视“作者感受”的

2、关系没有搞清楚,为了“珍视学生独特感受”而“忽略作者的独特感受”,阅读教学不是从坐着整体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从一点上想开去,颇有“断章取义”的味道。比如一些教材评价者从“背影”中想到了“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问题,因此作为理由认为“背影应该退出教材”等等。这是成人思考倾向,而这样的倾向直接影响了课堂上的学生——读《落花生》认为做着父亲的价值取向有问题——愿意学习苹果石榴;读《勇气》认为美国大兵“为了自己而牺牲了别人的生命”;甚至读《邱少云》认为邱少云“牺牲自己生命不值得”等。应该说,作为阅读者,出现这样的感受,并不奇怪,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

3、莱特,但是,作者的眼中只有一个。我们阅读是干什么?首先是读懂作者,读懂作者眼中的人物,读懂作者的感受和态度。远离文本是什么?没有读懂文本的整体意图、思路、价值取向,从一点上想开去,与古今,与社会、与当下进行联系比较,展开讨论,阅读课上成了从某一点上想开去的“价值意义”讨论课。这就远离文本了,讨论得越远,发挥的就越过度。我们承认,阅读者有对作品的人物、形象、价值取舍有讨论、批评内隐过程,也希望课堂上学生能够“不唯书不唯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要想“不远离文本过度发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整体,读懂文本作者的基本思路和情感态度,凭借

4、文本的文字,努力做到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把握作者,然后针对文本作者表达出来的观点和价值取向,客观辩证的去评判作者的观点和价值趋向,在写这些文字时候的意义和价值。作者有些价值取向可能不合时宜了,这个时候在批判也不能算是过度。“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强调的是我们不要远离(甚至丢弃)文本,展开讨论谈自己感受,也不宜把“阅读实践和阅读能力锻炼的过程”全部被“某些观点和价值意义的讨论所替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把阅读课看成是“阅读实践过程和阅读能力锻炼过程”,教师引导的着力点应该放在“读懂作者、整体的、客观辩证的把握作者意图”上来,放在“读懂文字(

5、词句)的锻炼、读懂文本整体的锻炼(整体把握和概括)、读懂作者文字表情达意作用学习写作的锻炼上面来。教学的目标着力点发生了变化,远离和过度的现象就会减少。——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锻炼阅读能力和学习语言表达。教师将目标定位在这个特质上而不是讨论作者观点的对错上面,远离和过度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少。第二,学生出现了“独特的,与作者相矛盾的、与其他人不一致的观点”,不把解决这些观点的对错优劣当做生成,而是将其看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契机——课本中是怎么说的,课本里的意思是什么?通过读课文里的文字,通过读作者,来帮助解决“差异”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感受和

6、价值取向,确实与现实社会倡导的有“过时”问题,在整体客观地把握了作者的观点之后,在进行批判、矫正,也不会过度了——因为这个时候,文本在阅读中的价值意义已经实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