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54738
大小:99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07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反思.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安大学王建军教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反思内容以北京为例,评价现有交通状况治堵反思:北京治堵措施的误区治堵的关键在于科学诊断和综合治理1231北京城市交通状况评价在北京乘坐公交车出行,在车外花的时间是全程时间的40%。北京实施了几年公交优先政策依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公交线网的结构和布局2013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为543万辆,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多,年平均增长量为26%。但总体来说,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15.2%,而交通需求年均增长仅12.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超过交通需求年均增速
2、。然而即便如此,交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北京交通状况评价公交车外时间的长短二是换乘衔接状况因素北京交通状况评价——公交线网结构和布局公交线网结构和布局对车外时间的影响主要是公交线网的通达深度不够改善调整公交线网结构,还要调整路网功能级配结构,增加干线和支线的比例解决北京道路网络的微循环系统,改善公交线网根源上北京交通状况评价——换乘衔接换乘衔接问题解决1、垂直换乘的地铁站少2、公交换乘枢纽设计布局不够优化表现换乘设施的改善,换乘枢纽结构的改善实践一是开通社区通勤公交二是在地铁站开辟接驳“袖珍公交”公交优先改善交
3、通状况带来了城市的活力、大气环境的改善。所以应该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明确公交的社会公益性定位,用公共财政购买公交服务提供给市民。目前北京公交全天分担率为40%,计划“十二五”公交全天分担率将达到50%,高峰时间公交分担率将超过60%。2治堵反思:北京治堵措施的误区治堵反思:北京治堵措施的误区由于中国治堵的背景是城市化、现代化、机动化同步进行,交通拥堵极具复杂性,导致任何交通拥堵治理措施都是把双刃剑。值得反思的地方:误区一,调整、拓展城市空间结构,试图解决交通需求时空分布过度聚集的矛盾,却忽视了对城市功能布局
4、的同步优化调整,突出表现为人口与就业分布失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如:北京中心城职住比例高出中心城边缘地区1~2倍,上海中心城核心区职住比例“十一五”由1∶0.8上升到1∶1~1∶2。此外,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北京四环内三甲医院占全市三甲医院的比例超过80%,四环内重点小学占全市重点小学的比例为65%。近年来,大城市中心区功能聚集的态势仍在不断加剧。导致了出行距离增加,早晚高峰潮汐现象明显,城市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愈发降低。治堵反思:北京治堵措施的误区误区二,企图单纯通过扩大交通投资规模、增加供
5、给来建立供需平衡关系往往也事与愿违。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构成不尽合理,往往注重道路投资,公交投入不足。著名的Downs定律告诉我们,新增的道路能力将会很快被诱增的交通需求所吞噬,需求总是趋于超过交通设施供给能力。即便就道路交通投资而言,往往注重快速路、主干道的建设,忽视道路网络级配结构的改善,对次干路、支路等微循环投入不足。治堵反思:北京治堵措施的误区误区三,在公交优先这个问题上普遍存在误区,就是把公交优先当作交通战略目标,而不是作为改善出行结构的策略手段作为一种“门对门”的出行方式,小汽车在出行速度上的优势是公
6、共客运方式难以企及的。即便在道路交通十分拥挤的今天,北京和上海的统计数据表明,小汽车的出行速度仍然是地铁的1.5~1.6倍,是地面公交的2.3~2.4倍。在舒适性和私密性方面,小汽车也明显优于公交。单靠公交(包括轨道交通)的运力扩充和服务水平的改善是难以如愿的。出行结构优化必须依靠“公交优先”和“需求管理”两手并重。比如忽视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导致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占用道路资源,增加了交通拥堵;换乘衔接设计不好,影响公交吸引力提高;绿色出行宣传不够,在公交分担率上升的同时,自行车出行比例持续下滑,地面公交和小
7、汽车中短途出行比例过高。5公里内的出行总量中,小汽车和公交仅分别占了15.7%和14.5%,具体做法中存在的问题:治堵反思:北京治堵措施的误区误区四,推行需求管理,缺乏科学论证,忽视配套政策措施。比如错时上下班是否能真正达到“削锋”的目的,提高停车收费却缺乏严格的停车秩序管理作为保障,单双号限行措施某种意义上导致小汽车出行率、出行里程加大,间接刺激小汽车保有量增加。误区四,停车问题突出。首先是停车供需失衡(北京城六区2004年位车比为0.73∶1,2010年该比例为0.58∶1)其次是违章地点大规模停放,乱停
8、车问题仍在加剧,且越是拥堵地区越严重。再次是私人车位长时间闲置,公共资源大强度使用。北京市一辆小汽车平均每天停在家里的时间只是东京的70%,白天路内停车的平均时长确是东京的3倍。停车问题的症结在于——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前提下,选择了刺激停车需求、抑制停车供给的发展模式。3治堵的关键在于科学诊断和综合治理治堵的关键在于科学诊断和综合治理要实现科学有效的治堵,需要在对拥堵进行科学诊断的基础上,多措施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