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4011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公允价值视角下盈余管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公允价值视角下盈余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从对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及二者关系的出发,分别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面出发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中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公允价值引入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关键词:公允价值盈余管理一、引言会计目标的变迁使得公允价值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对原有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作了较大的修改,主要体现是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被重新引入我国会计核算体系。公允价值计量更多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其公允性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息息相关,而且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价格信息系统,。而我国这两方面目前都还不完善。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可能会利用目前我国公允价值可验证性较弱的特点进行盈余管理,从而降低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二、相关概念分析1.公允价值7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交易双方自愿的进行负债清偿或资产交换的金额。公允价值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公允性,公允价值是由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这要求公允价值建立在公平自愿基础上。(2)现时性,公允价值是计量对象在计量日这一特定时日的交易价格或价格估计。(3)估计性,公允价值均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记录,而是基于市场信息对计量客体的价值做出的主观估计。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可以是建立在实际交易基础上的实际交易价格,也可以是建立在假定发生交易基础上的估计价格。我国目前在19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了公允价值,占会计要素计量准则的比例为57%。2.盈余管理Scott认为只要企业管理人员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就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称为盈余管理。代理问题和对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当局客观上产生了调节盈余的动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从而调节会计盈余的一种行为。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和会计盈余数据的有用性是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条件。20077 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将使企业的盈余管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三、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分析1.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的关系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契约理论说、委托代理理论说、产权理论说、和博弈理论说。委托代理和盈余数据有用性是盈余管理存在的基础和动因。盈余管理是20世纪由创造性会计发展而来。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是为了如实反映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价值。因此会计准则并非盈余管理的直接原因,它有其自身存在的基础和诱因。然而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很多主观估计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会计信息可靠性,也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所以,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公允价值却是盈余管理的工具之一。2.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具体影响分析(1)金融工具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7 根据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持有意图。二者均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利润表。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其他资本公积,在其终止确认时才转出。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在二者的划分中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对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在企业不能影响其所持有金融工具市场价格的前提下,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几乎不存在。从这层面出发,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计量模式降低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而对于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企业可通过出售此工具,从而使先前储存在所有者权益中的利得得到释放。将这些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所有者权益转入利润表。再按相同市价买回此资产,这样便可在不改变资产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盈余增加。叶建芳(2009)研究表明在初始划分点,企业为获得后期的会计选择空间而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而为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提供“蓄水池”。在持有期间盈利情况不好的公司,通过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收益平滑和盈余管理,反之则倾向于留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作为资本公积的未实现利润。(2)投资性房地产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7 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模式下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但是准则中并未给出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具体标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用途、甚不同楼层的房地产,交易价格也相差甚远。这给公允价值获取提供了较大的主观性。给企业通过控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获得过程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一定的空间。(3)债务重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新准则中对债务重组规定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及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可能为部分公司特别是ST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带来了机会。由于公允价值的取得在国内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大股东仍可能通过操纵债务重组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具体来讲,在债务人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越高债权人的损失也就越小。当债务人用存货等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公允价值越高,其营业利润就越大,企业的营运能力也就越好。所以在债务重组中高估偿债资产公允价值可以减少债权人损失同时美化债务人的营运能力。客观上看,偿债非货币资产公允价值的技术上也存在确定性。惯用的市价法和现金流折现法都存在很大的认为因素。因此债务重组双方都有激励去改变公允价值的估计。这就为利用债务重组调整盈余提供了技术上和现实需要中的可能性。(4)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对盈余管理的影响7 新旧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购买方净资产改用公允价值确认。合并成本和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异在大于零时计入商誉,而商誉只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而不摊销,这也提供了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在二者差额小于零,其差异计入合并当期的利润表,从而改善收益。四、结论和启示本文分析表明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引入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但准则在政策上选择的灵活性也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公允价值计量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性主要由于公允价值取得的主观因素。为尽可能抑制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准则应该在保持会计政策灵活性的前提下尽量规范公允价值的引入和取得,加强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参考文献:[1]程书强,杨娜.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及实施途径分析.管理世界,2010.12[2]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会计研究,2009.5[3]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9.37 [4]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09.2作者简介:陈光平,男,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