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74343
大小:5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7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教学反思《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叙事散文,是一篇经典文章。但由于经典往往距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学生领悟其实质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本文是名篇,对我这个尚无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教学压力可想而知。我前后讲了三次《故都的秋》,均有收获。第一次讲课时,我把知识与能力FI标确定为两个:1・学会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丿兄2•联系文屮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我在讲课时,先问学生心秆中的秋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回答,后来又鉴赏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两幅秋景图,让学生感受秋的不同。这里
2、,学生的回答还是很好的。后來我让学生分四个小组分析课文屮描写的五幅秋景图:清晨静观、秋槐落蕊、秋蝉残鸣、语后话凉、秋果奇景,每幅图分别对应一个课件。在分析图屮景物吋,打开i个课件让学生根据教科书上相应的段落分析一个画面,结果,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气氛有点沉闷,很多话都是我在自问自答,我心里非常着急,当时只觉得口己问题问得不好,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不到文章的美。每幅图屮的景和景屮所含的情都在我这样的带动下分析完了,课堂感觉生涩、空洞,淡而无味。自己分析这节课师生配合不默契的原因是自己准备不足。听课老师的评价是导语过长,秋在人们的眼屮一
3、种是悲凉萧瑟,一种是生气勃勃,不用向学生提那么多问题。造成生涩枯燥的原因主要在学生自己看段落找信息这一环节,完全可以将这种做法变为边读边分析,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通过声音、文字带来的感受,学生就好去把握了。此外,课件使用不熟练,出示得不及吋,讲完了段落以后才去看课件意义就不大了。再者,问题问得不清楚,比如秋雨图,“秋雨怎么快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无法回答,要是问“秋雨的特点”学生就能快速总结出来,还有五幅图不用每个都仔细分析,第一个详细分析,其余的让学生自己分析就可以了。根据评课的意见,我作了一些调整,还在网上找了课堂实录,听了一遍,重新做了课件,
4、增加了一些诗词,如王安石的“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归来迟”和郁达夫的“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來的日光”,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进入情境。这样我又讲了第二次。这次讲课感觉比第一次强了很多,但课堂气氛仍然不活跃,还是我说的多,学生参与的少,仍然达不到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第三次讲课我在组内交流后把本节课H标改为: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色和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重点分析抓住作者为何选这样的景,这样的景是什么样的,和情的关系是什么。讲课时,整节课我按精心准备的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同学们也积极响应。然而,于博同学在回答清晨静观图时,说出了这样的一个回答:“
5、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來的口光。那日光是昏暗的。”讣我猝不及防,我赶紧让学生思考,“同学们,他说的这个特征,你们是否同意呢?”最后学生们帮他分析了,那口光更显得秋是“清”的!这是在预设时我是没想到的。在问到秋槐落蕊图中哪里体现了清、静、悲凉吋,学生孙博瑜找到了“扫帚的丝纹”,她说,“试想一下,我们走在大街上看见落叶刚被扫走,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了,会有一种悲凉感呢!”这吋我用感伤的语调吟诵了儿句诗歌“无可奈何花落去”“花飞花谢花满天”“流水落花春去也”!学生们都沉浸在了这种悲凉的气氛小。本节课学生找到的景色准确,
6、回答到位。我引导学生也能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回答。师生Z间有默契。但不足的地方是讲课虽然很细,但有的地方挖掘还不够深,如对作者喜欢蓝、白色的牵牛花,而认为红色最下的原因分析不够,需进一步向学生说明的是因为红色不符合作者的感情,所以他不选红色,由此引申到我们在选景的时候要抓住符合自己感情的景色特征去进行写作这一道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