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探讨.pdf

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探讨.pdf

ID:52204451

大小:193.9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4

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探讨.pdf_第1页
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探讨.pdf_第2页
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探讨.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SSE}{i{0NIII/文OnFirePreventionDesioflforUnderOroundStructures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探讨口陈振东一ChenZhendong[摘要J分析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并从地下建筑防火、防烟分区,防、排烟及安全疏散等方面简要介绍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应考虑的要素,为同类建筑工程提供参考。【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防火设计;分区:疏散:安全f文章编号】1672—7045(2011)06—0092—03f中图分类号】TU943.9f文献标识码】A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onfirepreventiondesignfo

2、rundergroundstructuresbyfirecompartment,Smokecontrolzone,smokeexhaustandsafeevacuation,togetherwithcharacteristicsOffireaccidentsinundergroundstructures.Keywords:undergroundstructures;fireaccidents;firepreventiondesigncompartment;evacuation;safety1地下建筑火灾特点1.2地下建筑火灾疏散困难首先,地下建筑由于受到条件1.1地下建筑火灾燃烧

3、的特点限制,出入口较少,疏散步行距离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其燃较长,火灾时,人员疏散只能通过烧状况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外界的通出入口,云梯车之类消防救助工具风所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出入口无法使用。少,氧气供给不充分,发生不完全其次,火灾时,平时的出入i燃烧,烟雾浓烈并逐步扩散,从出在没有排烟设备的情况下,将会成入口向外排烟。另一方面,还要通为喷烟口。高温浓烟的扩散方向与过这个出入口向地下建筑输送新鲜人员疏散的方向一致,人们无法逃空气,因而就会出现中性面。其位置,在火灾初期时较高,以后逐步避高温浓烟的危害,而多层地下建降低。筑则危害更大。国内外研究证实,地下建筑内部烟气流动状况复烟的垂直

4、上升速度为3m/s~4m/s,杂,受地面风向、风速的影响而变水平扩散速度为O.5m/s~0.8m/s。化,尤其是具有两个以上出入口的在地下建筑烟的扩散实验中证实,地下建筑,一般来说,自然形成排当火源较大时,对于倾斜面的吊顶烟口与进风口。当开口较多时,火来说,烟流速度可达3m/s。由此看灾的燃烧速度也比较快。来,人员的疏散速度是无法胜过浓c德>建设论坛烟的扩散速度的。火灭火设施,如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再次,火灾中地下建筑无自然采光,一旦停以放宽要求,但不宜大于lO00m;而对于商业营业电,在黑暗与毒性浓烟的作用下,无论是人员疏散厅、展览厅等有特殊用途的地下建筑,其内部装修

5、还是灭火行动都存在很大困难。国际上的研究结论在符合规范要求并设有防烟排烟设备时,其防烟分认为,只要人的视觉距离降到3m以下,逃离火灾现区面积可达到2()(]0m。场的概率微乎其微。(3)当地下商店总面积大于20000m时,应此外,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会出现严重缺氧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相邻区域现象,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对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选择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火分人体危害甚大。因此,地下建筑中发生火灾时造成隔:①采用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与地下建筑缺氧的情况比地上建筑火灾时严重得多。连通,该室外开敞空间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火灾蔓1.3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困

6、难延,并且便于安全疏散。②防火隔间。应采用实体消防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地下建筑中的起火部位防火墙及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分及燃烧情况,给现场组织指挥灭火行动造成困难。隔。③避难走道。其两侧的墙为实体防火墙,局部灭火进攻路线少,必须经由出入口,而出入口又极连通处应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易成为“烟筒”,消防队员在高温浓烟情况下难以防火门。④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门及其前室的门接近着火点。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可用于地下建筑的灭火剂比较少,对于人员较多的地下公共建筑,如无一定条件,毒性较大的灭3地下建筑的防烟、排烟火剂则不宜使用。通讯设备相对较差,

7、步话机等设地下建筑火灾时通风不足,造成不完全燃烧,备难以使用,通讯联络困难;照明条件比地面差得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充满地下建筑,涌入地下人行多。由于上述原因,从外部对地下建筑火灾进行有通道。而且,由于地下通道狭窄,烟层迅速加厚,效扑救十分困难。烟流速度加快,给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救火均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如何控制烟气流的扩散是防火需2地下建筑的防火、防烟分区设计考虑的重点。针对以上地下建筑的火情特点,应对地下建筑3.1地下建筑的防烟分区的设计加强防火功能。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地下地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