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04376
大小:170.1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4
《国外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管理系统综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器环境保护工程EnvironmentalProtectionEngineering国外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管理系统综述吴欢(林同桢国际下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401121)摘要:介绍了国外城f订雨水综合利用管理的先进经验,指}n雨水的综合利用可以缓饵城市用水紧张和市政排水压力,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控制水污染。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雨水综合利用方面的先进管理体制和成功经验,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体制中图分类号:TU992.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67(2010)05—0106--0
2、2SummaryofRainwaterUtilizationManagementSysteminForeignCitiesWuHuan“所有的水都是雨水”。这是美国雨水收集利用专家理查德·海尼忱经常说的一句话。的确。不论是地下储水层的水.还是河里、井里的水。最早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对雨水的收集利用不仅可以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涵养水源、节约用水、缓解城市用水紧张,还可减少Ⅸ域内的降雨外排流鼍.缓解市政排水压力,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所以,把雨水作为重要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实行综合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课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困家和地Ⅸ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鼓励雨水综合利用.而促进
3、雨水综合利用的民间机构也在不断增加。对于雨水利用课题研究投入的加大。也使得新的理念和管理斤法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笔者旨在通过介绍一些发达国家在雨水综合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与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在雨水综合利用方面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新加坡的“集水区”计划新加坡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拥有量排名世界倒数第二。现在新加坡的用水主要靠4个方面:从马来西亚买水,工业污、废水再生,海水淡化和雨水利用,其中雨水利用是最经济和安全的途径。经过多年的实践,新加坡政府成功地建立了一套适合其岛国特色的雨水收集利用办法.即“集水区”计划111。集水区大致可以分成3类:受
4、保护集水区、河道蓄水池以及城市骤雨收集系统。受保护的集水区为自然保护区。其土地专门用来收集雨水,因而有着高质量的原水:利用河道出口和海滨堤坝修建的均为大型106啼荭盘木,'lET2010No.5(Sep.)V01.28的河道蓄水池;此外.新加坡几乎每栋楼顶都有专门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雨水经过专门的管道输送到各个水库储存.形成了城市骤雨收集系统。新加坡政府制订出台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禁止和限制受保护集水区内的饲养业、公用开发和T业建设。建立污染监测小组,对河道蓄水池等非受保护集水区的水质进行跟踪检测。同时,推行能分开收集雨水和用后废水的两种水沟并行系统,强化污水排放细则,
5、从而实现了对雨水行之有效的利用。根据世界水资源权威机构的评估,新加坡每年的“水量流失”只有5%,是全球失水量最低的国家.新加坡政府公用事业局也因而被列为全球最佳水务管理机构之一。2德国的多管齐下德困长期致力于雨水利用的研究。是目前在雨水收集和综合利用方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它不但制定了配套的法规和管理方法,并且还形成了从规划、设计到应用的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标准f2】。首先,德国联邦和各州有关法律规定。受到污染的降水径流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由于来自不同面积上的降水径流水质差异较大。这就促使相关地方和企业将来自不同面积上的降水径流分别收集.如对来自屋顶等的径流稍加或不加处理
6、用于冲厕、灌溉和绿化,而对来自机动车道的径流则要处理达标才能排放。这样不仅减轻了污水处理压力.更通过利用雨水减少了自来水的消耗{2I。其次,德国通过颁布建筑法规。给市政当局或地方团体以权利来强制性地推行雨水利用。如德国在新建区,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再次.德国各州还各自推行了一些雨水利用的奖励政策,如规定在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建设了雨水利用系统的开发商.可减免雨水排放费;在屋面种植的业主可以减免排污费用,原因是种植屋面有蓄水功能,使排水量大大减少。减轻了排水管道的压力。黑森州从1992年开始
7、征收地下水税,并以此资助包括雨水利用在内的节水项目。汉堡市自1988年颁布了对建筑雨水利用系统的资助政策.在以后的7年里有l500多个私有住宅的雨水利用系统得到州政府的资助。最后.德国早在1989年就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对住宅、商业和丁业领域雨水利用设施的设计、施下和运行管理,从过滤、储存、控制与监测4个方面制定了标准,使得其城市雨水的利用已逐步进入到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阶段【31。3日本的因地制“策”日本是个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的国家。鉴于此,日本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着力推动因地制宜的小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