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经典]醒脑静加益气养阴方加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典]醒脑静加益气养阴方加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醒脑静加益气养阴方加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高,其治疗西医保守疗法尚无新的突破,而外科手术又受到手术指征,医疗条件,患者经济状况诸多因索的限制,且手术虽然能清除血肿,但残余血肿的仍然存在,对患者的预后影响甚大。根据中医理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因平素既有气阴不足,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过情志刺激,饮食,劳倦,外感等诱因而发病,病位肝脾肾。病机以气阴不足,脑窍闭塞为主,病机特点为本虚表实,本在气阴不足的,表在风、火、痰、瘀、毒气滞的特点。为此,我们应
2、用醒脑静配合益气养阴方加减配合常规西药治疗3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状态即血肿吸收情况,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一一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屮“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辨证属气阴方虚型的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排除标准为: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肿瘤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治疗并发症等引起脑出血;多灶性出血,幕下出血;混合型卒中或出血性梗塞;严重
3、心肝肾功能不全。1・2一般材料收集的7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经头颅CT检查确诊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治疗组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13例,年龄50-70岁,平均63.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29例,脑叶出血4例,脑干出血2例;出血量5-40ml,其中大量(>30ml)8例,中量(20-30ml)12例,小量(<20ml)15例。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3-70,平均年龄60.8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26例,脑叶出血6例,脑干出血3
4、例,其中大量(>30ml)9例,中量(20-30ml)10例,小量(〈20ml)16例。两组在病情、病程、年龄等方而的资料均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用药方法对照组常规西医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和肢体运动情况;对血压高的患者给予降压,使血压稳定在140/90mniHg左右;选用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每6-8hl次,必要时使用速尿20-40mg经脉滴注(根据病情调整,5%葡萄糖500ml+胞二磷胆碱0.5+胰岛素4-6U+10%氯化钾10ml静脉
5、滴注,每H1次);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高血糖患者给予降糖药,病情稳定后选用神经营养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静合益气养阴方,醒脑注射液20ml用50%+10%GS注射液或0.9%氯化钠针250nil+500nn稀释后静脉滴注,毎H1次。益气养阴方(主要成分生地15g,石斛15g,黄罠20g,川茸12g,水蛭10g等)。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不决明等。纳差者加神曲、麦芽,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梔子等,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水煎服每H1剂,观察21天。2.2观察指标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
6、程度评分,生活能力状态评分以及血肿大小的观察。CT测量脑血肿另采用多田公式计算[1/6n*L(长轴)*S(短轴)*Sline出血层面]。2.3统计学方法釆用X2检验,t检验对数进行统计学处理。3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按中华神经内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半活能力状况评分,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评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7、%;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高18%以上,死亡。2.2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V0.05)。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总例数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总有效率治疗组358(22.85)12(34.28)13(37.14)2(5.71)0(0)33(94.28)对照组354(11.42)9(25.71)14(40)8(22.85)0(0)27(77.14)3.3两组治疗
8、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状态及血肿量大小变化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状态及血肿大小变化。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状态及血肿量大小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状态及血肿量大小变化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