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03116
大小:6.79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2
《基于红外热像显微观测技术的304不锈钢疲劳性能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4卷第5期化工机械519基于红外热像显微观测技术的304不锈钢①疲劳性能研究1,21,21,21,21易湘斌梁泽芬沈建成罗文翠白云贵(1.甘肃省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2.甘肃省高校绿色切削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摘要借助红外热像仪和远场视频显微镜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力疲劳的温度响应与微观形貌变化规律,运用扫描电镜对试件断口进行微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载荷幅值对试样表面最大温升有一定影响,试件表面温度变化与微观形貌的演化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试样断口裂纹扩展区疲劳条带变窄,瞬断区韧窝增多。关键词304不锈
2、钢低周疲劳应力加载红外热像断口分析+中图分类号TQ05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4-6094(2017)05-0519-05随着高精度红外热像仪的普及,人们致力于研近年来,随着实验器件的进步,利用红外热像究疲劳过程中的热现象,从能量耗散的角度认识疲法结合远场显微观察,研究能量耗散与表面疲劳劳问题。RosaGL和RisitanoA最早提出一种快损伤及微观结构演化成为可能,这将有助于进一[1]速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热像法,随后FargioneG步认识疲劳现象和产生机制,对于设备服役检测、等进一步发展,从单纯测定材料疲劳极限扩展至绘寿命估
3、算和安全性评价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2]制S-N曲线。姚磊江等系统地研究了循环过程意义。国内,李娜率先进行关于表面温度变化与[3]及循环内疲劳损伤热能的耗散变化规律。王凯微观形貌演化的试验,通过纯铜光滑试件与缺口研究了304不锈钢高周疲劳过程的温度场变化,并试件疲劳试验的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4][7]用Risitano法测得材料的疲劳极限。的关联。由于疲劳过程的生热是由内摩擦和位错运动鉴于对304奥氏体不锈钢红外热像低周疲劳引起的原子振荡产生,应力集中处材料的塑性变研究的空白,笔者使用高分辨率远场视频显微镜形使得显微结构发生改
4、变,引起表面微观形貌的和红外热像仪,组建显微疲劳试验系统,进行表面变化,因此热耗散和显微结构演化之间存在一定温度测量,观察材料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利用扫的关系。PlekhovOA等建立了循环塑性变形下描电镜对疲劳试样断口进行分析,研究不锈钢疲能量耗散的热力学模型,提出了描述储能和耗散劳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的内在机制。[5]能的本构方程。ChrysochoosA和LoucheH利1试验材料及方法用红外热像与数字图像技术,通过热像照片计算试验用材料是热轧304不锈钢,其屈服强度材料表面各个点处的应变能与热耗散量进而得到为206MPa,抗拉强度为
5、569MPa,延伸率71%,化[6]储能,用于材料的疲劳评估。学成分见表1。①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A-123,2015A-161);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1606RJYA253);兰州工业学院创新实验项目(201606)。作者简介:易湘斌(1979-),讲师,从事金属疲劳的教学研究工作,yibin2003@126.com。520化工机械2017年表1304不锈钢的化学成分wt%CSiMnCrCuMoPV0.0350.3401.31018.0500.0300.0870.0450.066试样为光滑板试样,按照GB/T3
6、075-2008像图。可以看出,试样颈部温度最高,由中心向两《金属材料疲劳实验轴向力控制方法》设计成中端逐渐降低,呈梯度分布。为消除环境温度的影间带圆弧的形式,试样厚3mm,如图1所示,采用响,同时采集某时刻试件温度最高值与环境温度,线切割进行加工,实验前用不同目数的金相砂纸并将二者的差值记录为表面温升。打磨抛光。为增大金属表面比辐射率,在试样表图3为304不锈钢在不同应力疲劳加载过程面涂上一层发射率大于0.95的黑色哑光漆。试中的表面温度随循环次数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所验用设备为长春试验机厂生产的SDS100电液伺有曲线都表现出表面温度
7、在循环初期和末期上升服动静试验机。明显,在循环稳定阶段缓慢上升的趋势。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加,表面温升也快速增加。加载初期,试件局部的塑性变形释放热量,此时由于试件与环境温差小,对流损失较小,热耗散大部分用来提升试件温度;当进入循环稳定阶段,达到热平衡状态,温度变化基本稳定;在寿命后期,宏观裂纹萌[8]生扩展,短时间释放大量热量,温度急剧上升。图1试验用板状疲劳试件结构示意图试验采用应力控制方式,三角波,应力比R=0.1,频率20Hz,初始环境温度24℃。分两组在250、290、300、310、320MPa应力水平下进行应力控制的轴向拉-拉疲
8、劳试验。第1组采用FLIR红外热像仪(室温精度0.1℃)记录,获得试样表面热像图、标距段温度和热像图。第2组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试验,循环加载过程中,插入加载频率为0.1Hz的时间段,期间采用Q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