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58545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2
《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教案总第43课时课题按比例分配练习5目的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应用价值。灵活思考,综合运用比及其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具实验课件教学过程教学随笔一、基本训练:1、口算。2、根据已知条件说说下列各分数或比的意义。⑴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7:8;要求学生说出:男生有()份,女生有()份,男生是女生的,女生
2、是男生的,男生占总人数的,女生占总人数的。⑵柳树棵数的是杨树的棵数。⑶白兔的只数相当于黑兔的1.3倍。二、综合训练:1、练习十四第(4)题。解此题时可以先提醒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多少度?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教案总第43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随笔解此题时可以先提醒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多少度?已知两角的度数和是90°,两角的度数比是3:2,可以怎样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90°×,90°×。2、练习十四第(5)题。通过让学生写出几个比值是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3、练习十四第(6)题。这是把比
3、转化为分数的基本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更好地沟通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加深对用比表示数量关系的理解;并为下面解答已知两个数的比与其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问题做好准备。4、练习十四第(7)题。两小题都是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已知两个数的比与其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问题。5、练习十四第(8)题。第三小题解答时,可以先启发学生思考: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要用多少吨?石子呢?由此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的解法。6、练习十四第(9)题。第一小题:可以先找出24是哪两个因数的积,再根据“长和宽的比是3:2”这一条件确定长和宽的数值;也可以运用假设的方法,先算出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的
4、面积是6平方厘米(或直接在方格图上画出一个3×2的长方形),再根据指定的面积逐步调整长和宽的数值,直至符合要求。第二小题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先帮助学生弄清药液、药粉、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思考:当药粉是400克时,水的克数与400克有什么关系?当水是400克时,药粉的克数与400克又有什么关系?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教案总第43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随笔周长的知识,弄清应该是把长与宽的和,即周长的一半按照5:3进行分配,才能得到正确的长和宽;也可以像第一小题那样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逐步调整长和宽的数值,直至符合要求。第二小题
5、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周长的知识,弄清应该是把长与宽的和,即周长的一半按照5:3进行分配,才能得到正确的长和宽;也可以像第一小题那样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三、思考题:思考题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可以结合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先回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弄清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确定分的方法后,再量一量、算一算,以验证此前的思考是否正确。还可以启发学生讨论不同的分法,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析: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的比是1:1,说明这两部分面积相等。要通过动手操作和相应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使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原来的三角形的底按1:1进行分割就可以了。五、全课总结。板书
6、设计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教案总第44课时课题活动课:大树有多高6目的要求1、让学生经历实验、比较过程,探索发现“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测量长度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个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之类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在实验、比较、探索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具实验每小组准备同样长的竹竿两根,不同长的竹竿三根,卷尺一把。教学过程教学随笔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棵大树大约有多高吗?2、那么,如果要测量一棵大树实际有多高,你们有办法吗?3、揭题
7、:今天我们就要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二、实践活动:1、量量比比,寻找规律。(1)先将两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并作好记录。谈话:比一比各组测量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子一样长)讨论小结:相同高度的竹竿,同时测得的影长也相同。追问:为什么要强调是“同时”?(2)再把三根不同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记录在表里。问题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活动必备的活动用具,又使学生明确了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