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600707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3
《有趣的不倒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趣的不倒翁》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们理解这些科学道理并加以应用呢?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不倒翁探秘》中引领孩子去揭示。《有趣的不倒翁》是在本活动中准备多种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体验,并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不倒翁玩具。2、学情分析:爱玩、爱动手是小学生的天性。《有趣的不倒翁》在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中曾经出现,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本课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
2、合作意识。3、教与学方式分析:教学方式以活动教学为主,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设计思路在劳动课的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亲自体验。在不倒翁一课的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找到使蛋壳不倒的方法,然后通过动手实践证明办法的可行性。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创新。三、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自制不倒翁,进一步巩固、加强学生对不倒翁扳不倒的原理的认识。2、让学生经历蛋壳不倒翁的制作过程,培
3、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同学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蛋壳不倒翁的制作五、教学器材: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和空矿泉水瓶若干个;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不倒翁;彩绘蛋;鸡蛋壳;橡皮泥;剪刀;胶带;彩纸;彩笔。六、教学过程:活动一:小比赛。放矿泉水瓶比赛。要求:瓶口朝下放,瓶子不倒算成功。1、小组代表自由选择比赛用的矿泉水瓶。讨论:“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瓶子?”小结:瓶子里有水,瓶口朝下时,水集中在瓶口处,使瓶子上轻下重,这样放起来就比较稳当。2、学生动手放矿泉水瓶。3
4、、师将矿泉水瓶推倒,提问:“虽然瓶子都放稳了,可是一推还是会倒。那有没有推不倒的东西呢?”(不倒翁) “你见过不倒翁吗?说一说你见过的不倒翁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4、出示各种不倒翁,观察:“不倒翁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底部是半球形)[水瓶是学生常见的事物,装水的瓶子重心低,比较稳,这和不倒翁的道理十分相似。这样从熟悉的事物出发,通过放水瓶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重心低(上轻下重),可以保持物体平衡。]活动二:尝试使蛋壳不倒 同学们观察很细心,也很会动脑筋想问题,那能帮我一个忙吗?1、出示彩绘蛋:“漂亮吗?猜猜是用什
5、么做成的?” “这是用丢弃的鸡蛋壳做的彩绘蛋,它的底部就是半球形的,可它总是滚来滚去的,放不稳,怎么办呀?” 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出各种加重的方法。。2、小结:在鸡蛋壳里加入橡皮泥……,都是为了增加蛋壳底部的重量,使蛋壳上轻下重,可这样能不能让蛋壳站起来呢,口说无凭,我们还得试试。3、小组合作动手尝试。 提醒:蛋壳容易碎,要轻拿轻放,手下留情。4、展示、交流。 讨论:蛋壳站得不直原因是什么?(橡皮泥放的不均匀)怎么办呢?(要调整橡皮泥的位置)5、小结:按同学们的办法,蛋壳真的站起来了。看,蛋壳也高兴地摇头晃脑。就像一个小小的不倒翁。
6、 [了解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既有兴趣,又巩固了知识。]活动三:制作蛋壳不倒翁 不倒翁好玩吗?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喜欢的不倒翁?1、准备材料 除了蛋壳、橡皮泥,这里还有剪刀、胶带、彩纸、彩笔,猜猜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装饰) 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为不倒翁做形象设计,同学们可以用彩笔画,也可以进行剪贴。2、动手制作,师巡视指导。 注意:蛋壳要轻拿轻放;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注意卫生;同学间互相合作。 完成制作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不倒翁小资料。3、展示学生作品 表扬有创意的作品。4、讨论
7、:刚才,我们用蛋壳做出了有趣的不倒翁。除了蛋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不倒翁呢?5、小结:以前,我们大多数是在商店里买不倒翁来玩。这节课,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自己制作了有趣的不倒翁。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象今天这样用你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去发现美、创造美,让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快乐,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活动四:拓展延伸1、出示带轮子会跑的不倒翁,“除了传统形式的不倒翁,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一些特殊的不倒翁,如:会跑的不倒翁、会翻跟头的不倒翁、会跳的不倒翁……。2、谜语:一个公公精神好,从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
8、气大,千人万人推不倒。(不倒翁) “不倒翁真的推不倒吗?你有没有办法把它推倒?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激励学生将制作活动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七、教学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