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961-2013 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pdf

DB34∕T 1961-2013 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pdf

ID:51491194

大小:377.7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1961-2013 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1页
DB34∕T 1961-2013 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2页
DB34∕T 1961-2013 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3页
DB34∕T 1961-2013 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4页
DB34∕T 1961-2013 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961-2013 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07.060A47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961—2013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ofWheatMeteorologicalDisasterMonitoring2013-09-28发布2013-10-2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961—20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农科

2、院、安徽省新马桥原种场、亳州市农科院、灵璧县农科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君、田灵芝、汪新国、甘斌杰、胡开明、房春兴、谢兰光、黄成、胡业军、宋涛、薛光明、刘全练、王书文、柳西玉、高桂、戚从清。IDB34/T1961—2013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小麦冻害(晚霜冻害)、冷害、干旱、渍涝、干热风、烂场雨、冰雹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分级评价指标及监测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小麦气象灾害监测,为开展气象灾害会商和抗灾管理提供依据,并对周边小麦生产省小麦灾害监测具有借鉴作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34/T108-1995种植业信息采集规范DB34/T782-2008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规范3冻害监测3.1冻害分级小麦冻害分为4级。小麦冻害分级应符合表A.2的要求。3.2监测时间寒潮或降温过程5天后开展监测(调查)。3.3监测方法监测田块3点取样,每点调查30株,确定冻害级别。大面积生产小麦冻害的级别和面积在广泛调查基础上用目测法估算。

4、3.4冻害记载小麦冻害发生后适时开展监测和调查,参照表A.1确定冻害类型,记载冻害程度、发生时间、最低温度及持续天数,监测点记载冻害级别,面上记载各级别的面积,并调查主要受冻品种。3.5冻害损失统计冻害造成小麦受灾的,受灾程度分为受灾、成灾和绝收。其中产量损失在三成以内(含三成)或已经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为受灾,超过三成的为成灾,八成以上为绝收。冻害一旦发生即开展监测,估计受灾损失情况,上报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内容见表D.1。4冷害监测1DB34/T1961—20134.1冷害分级小麦冷害分为

5、5级。小麦冷害分级应符合表A.2的要求。4.2监测时间小麦冷害(拔节以后至抽穗阶段)发生5天后观察幼穗受冻情况,小麦抽穗后采用目测法复查冷害发生情况。4.3监测方法监测点采取对角线法3点取样,每点连续取10穗,剥出幼穗,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幼穗受冻情况。4.4冷害记载冷害发生后及时开展监测和调查。参考表A.1评价冷害情况,确定冷害级别和比例,记载冷害发生时间、极端低温及低温持续时间。监测点记载冷害级别,面上记载各级别的面积,并调查主要受冻品种。4.5冷害损失情况统计冷害损失参照3.5进行统计。5旱灾监测

6、5.1旱灾分级小麦旱灾分为轻旱、中旱和重旱。小麦旱灾分类按表B.1执行。5.2监测时间根据小麦旱情每周监测1次。5.3监测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用土钻采取土样,用0.1g精度的天平称取土样的重量(湿土重),在105℃的烘箱内将湿土烘6~8小时至恒重,然后测定烘干土样的重量,计算含水量。——计算公式为:土壤含水量(重量%)=(湿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将土壤含水量换算成田间持水量,表示土壤水的相对含量。——计算公式为:土壤(旱地)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

7、。5.4旱灾记载记载旱灾起止时间及轻旱、中旱、重旱各级别的受灾面积。5.5旱灾损失情况统计旱灾损失参照3.5进行统计。6涝灾监测2DB34/T1961—20136.1涝灾分级涝灾分为渍害和涝灾。小麦涝灾分级按表B.1执行。6.2监测时间降雨停止5小时后进行监测。6.3监测方法采用目测法确定灾害类型和面积。6.4涝灾记载记载连续降雨时间(h)、过程降雨量(mm)、涝灾起止时间(d),涝灾及渍害的面积。6.5涝灾损失情况统计涝灾损失参照3.5进行统计。7干热风监测7.1干热风分级干热风包括高温低湿型和雨

8、后热枯型,安徽省小麦的干热风多属于高温低湿型,气温高、相对湿度低,地面吹偏南风或西南风,致使小麦植株各部分迅速失水变干,迫使小麦提前枯熟。小麦干热风的类型和分级按表C.1执行。7.2监测方法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开展监测,跟踪小麦干热风危害情况。7.3干热风灾害记载记载干热风发生日期、极端高温及最大风力,分类型的受灾面积等。7.4干热风损失情况统计干热风灾害损失参照3.5进行统计。8冰雹监测8.1冰雹分级冰雹是一种固体降水,形状不规则,直径通常在0.5~5厘米之间,其中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