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340949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信息技术方案1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坞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考核方案考核范围:我校根据区镇有关精神,信息技术学科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教学目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的兴趣和意识。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形的技能。4、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5、养成学生负责任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品质。教学内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还有我校开设信息课的情况,又可以把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
2、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份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的基本使用。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模块二操作系统的简单操作。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2、学会对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图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汉字输入。2、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3、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休作品的编辑。3、多媒休作品的展示。考核办法
3、:日常考核(70%):1.学习习惯的评价:带齐学习用品,课堂常规。(1+1分/节)2.学习效果的评价:所学技能掌握情况,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1+1分/节)3.技术能力的评价:从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1分/节)4.道德水平的评价:能负责任的使用计算机应周边设备。(1分/节)期末考核(30%):在本学期学习的操作技能的知识点中抽取5条作为试题作上机操作、口头或书面表述。依据试题完成情况给出评价结果。期末免试:1.日常评价都在五分以上(包括五分)的同学可免试得“优”。2.本学期参加信息技术比赛并获得名次的同学可免试得“优”。3.有个人博客或个人网站的,并且内容较丰富
4、的同学可免试得“优”。南坞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考核方案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又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方面。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教育设备的优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考核方案》。一、考核原则全员参与,分层考核,分类检查,逐年提高。即全体在编教师的年度考核均必须有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内容;根据教师年龄的实际情况,从考核的日期开始计算,离退休不足五年的为老年教师,其余的为中青年教师,分类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逐年调整,考核的要求逐年提高。二、考核标准1、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5、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将自学与集体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完成各项培训作业,取得良好成绩。信息技术教师应认真参加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技术所必须的教育理论和观念,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将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和成绩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2、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辅助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尽可能地为学生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期,每位教师能自觉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少于15节;青年教师
6、具备运用网络环境教学的能力,每学期不少于2节。在学校的有效教学活动中,青年教师能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之一组织课堂教学。学期末每位教师按标准上交教学案例。3、加强个人资源库建设。能自觉地充实和完善个人资源库。按照“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测试题”、“教学资料”、“课件”等方面分门别类的加以搜集和整理。学期末及时上传到校园网,充实学校资源库,便于教师互相学习和借鉴。4、充分利用网络上传和下载教育教学资料,实施网上备课、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资源共享。5、信息技术教师应加强硬件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网络安全,协助学校设计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收集和整理
7、已有的学习资源,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上好信息技术课,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开发,定期对校园网的内容进行更新,切实发挥校园网应有的作用。三、教师考核办法考核由校组织进行,利用考核的导向作用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各项工作。考核工作要实事求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南坞小学201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