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与”的用法.doc

古汉语“与”的用法.doc

ID:50997120

大小:33.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8

古汉语“与”的用法.doc_第1页
古汉语“与”的用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与”的用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汉语“与”的用法(一)“与”,繁体作“與”,原本是动词《说文解字》:“与,赐与也。一勺为与。此与與同。”“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说文》“黨與也。从舁从与。”共同抬起,与,给予。其本义应是“给与”、“授与”。“与”作动词,意义很多,其基本意义是“给与”、“帮助”、“赞同”、“等待”、“对付”、“参与”等。例如:①则与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②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一》)③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翟方进传》)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⑤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史记

2、李将军列传》)⑥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例①中“与”译作“给与”,例②中“与”译作“帮助”,例③中“与”译作“赞许”,例④中“与”译作“等待”,例⑤中“与”译作“对付”,例⑥中“与”译作“参与”。(二)“与”的介词用法“与”的介词用法从动词用法虚化而来,主要用法有二种:1、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一般可译为“为”、“给”、“替”等。例如:①陈涉少时,尝与人庸耕。(《史记·陈涉世家》)②汉王与义帝发丧。(《汉书·高帝纪》)2、引进动作、行为的另一个实施者,一般可译为“和”、“跟”、“同”等。例如:①贤者与民并

3、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滕文公上》)②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淮南子·道应训》)(三)“与”的连词用法“与”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结构中的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可译为“和”。例如:①句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语·越语上》)②知可以战与不可战者,胜。(《孙子·谋攻》)(四)“与”的语气词用法“与”作语气词,通“欤”读作yú,位于句子末尾,可以用来表达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可酌情译为“呢”、“吗”、“吧”等。①管仲非仁者与?(《论语·宪问》)②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子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