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则”的用法

古汉语“则”的用法

ID:10009345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0

古汉语“则”的用法_第1页
古汉语“则”的用法_第2页
古汉语“则”的用法_第3页
古汉语“则”的用法_第4页
古汉语“则”的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则”的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汉语“则”的用法(一)“则”字最初也是个实词。《说文解字》:“则,等画物也。”作为实词,它有名词、动词两种用法。用作名词,主要是“法则”、“准则”的意思;用作动词,主要是“效法”的意思。例如:①愿依彭咸之遗则。(屈原《离骚》)②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史记·周本纪》)例①中的“则”是名词,“准则”的意思;例②中的“则”是动词,“效法”的意思。(二)“则”字的连词用法。“则”字用作连词,其连接作用比“而”显得更为有力而紧迫。它连接的前后两部分,不论在时间上还是逻辑上,往往紧紧相连。因此,清代学者刘淇说它是“承上趋下,辞之急者也”。吕叔湘先生说:“和‘而’字比较

2、起来,‘而’字是圆的、软的,‘则’字是方的、硬的。”“则”字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承接关系“则”字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以分为事理上的承接、时间上的承接、对举性承接三类。(1)事理上的承接“则”字表示事理上的承接,用在后一分句的前面,前一分句表示假设或条件,后一分句说明在这一假设或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一般可译为“就”、“便”、“那么”、“那么就”等。例如:①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隐公元年》)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天论》)以上二例,

3、“则”字都表示事理上的承接。例①中前一分句表示假设,后一分句表示在这一假设下产生的结果,“则”字可译为“就”。例②中前一分句表示条件,后一分句说明在这一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则”可译为“那么”。(2)时间上的承接第一,发生一件事后,紧接着产生了与这件事相关的第二件事,两件事之间用“则”字相连,“则”字一般可译为“就”、“便”等。例如:①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史记·秦始皇本纪》)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沈括《活板》)第二,实现一件事后,却发现另一件事(或另一种情况)已经出乎意料地产生了,两件事之间用“则”字相连,“则”字一般可译为“原来已经”、“却已经”等。例如:①

4、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僖公三十三年》)②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微子》)(3)对举性的承接把两种以上的情况都列举出来,前后对照着说,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每个分句都用“则”字表示对举关系。这种“则”字可译为“就”、“便”等。例如: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2、表示假设关系“则”字表示假设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条件,可译为“如果”、“假使”等。例如:①公子则往,群臣之子敢不皆负羁以从。(《左传·定公八年》)②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项羽》)3、表示转折关系

5、“则”字表示转折关系,只表轻转,不表重转。一般用在后一分句,连接的前后项内容不一致或相反,一般译为“却”。例如:①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4、表示让步关系“则”字表示让步关系,往往是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情,预备下句转入正意。“则”字用在前一分句,一般译为“虽然”、“倒是”。例如:①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②善则善矣

6、,未可以战也。(《国语·吴语》)5、表示选择关系“则”字表示选择关系,常与“非”配合使用,构成“非……则……”的格式,表示所连接的两部分二者必居其一。一般可译为“不是……就是……”。例如:①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庄子·秋水》)②齐国之诸公子,其可辅者,非公子纠,则小白也。(《韩非子·说林下》)(三)“则”字的副词用法“则”字作为副词,主要用在判断、解释说明的句子里面,其强调和确认的作用。《经传释词》“‘则’犹‘乃’”也。一般可译为“就”、“就是”、“倒是”等。例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③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则亡,不如

7、都周。(《汉书·娄敬传》)例①、②中“则”字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就”、“就是”;例③中“则”字用于主谓之间。注意:1、“则”字的副词用法,语法学界有争论。有人认为这种“则”字仍然是连词,其作用不是加强判断、限定范围,而仍是重在连接。2、我们知道,副词是不能修饰限制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则”字不是对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修饰限制,而是对整个判断性谓语的修饰限制,因为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