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7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效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7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复发性口腔溃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中药方剂。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在局部消炎、止痛的基础上,予患者口服左旋咪哩45mg,3次/d,7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配合维生素C200mg、维生素30mg、维生素B220mg,每日3次口服。并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
2、理盐水冲洗溃疡面。1.2.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心火亢盛证、脾胃实火证、阴虚火旺证以及虚寒证分别加用中药方剂。(1)属心火亢盛证,多由心经有热,心火循经上炎,或心热下移小肠所致,其口疮特点为:①好发于舌尖部、唇部;②口疮溃疡充血,疼痛明显;③病程短,起病急;④有口干、面赤、心胸烦热、瘦赤涩痛、大便干结。中医治以清泻心火,清心养阴为法,中药方剂加生地15g、木通10g、甘草6g、竹叶10g、黄连10g、焦黄柏15g、梔子45g、赤芍15g。⑵属脾胃实火证,多因脾失健运,邪浊积蕴,久困中州,而脾胃伏火,脾胃积热,内灼上
3、扰,熏灼口舌,伤其津液所致。其特点为:①口疮溃疡数量较多,甚则成块成片,多分布在舌边舌下,颊内唇侧或齿龈,溃疡凹陷基底灰白有伪膜,周围黏膜色泽浅红或淡白;②口干烦渴不欲多饮,消谷善饥僦腹满闷,反酸嘈杂,恶心肢困,口黏腻不爽渡黄便方剂加生石膏20g、炒梔子15g、甘草6g、霍香15g、防风15g、龙胆草6g、炒黄苓15g、泽泻15g、本通40g、前仁15g.当归10g、柴胡15g、生地45g。(3)属阴虚火旺证,多系胃火炽盛,劫阴耗气,或因素体阴虚,真阴亏损,虚火上炎熏灼于口为患。其口疮特点为:①口疮反复发作,此起彼伏;
4、②口疮溃疡色淡红,表面光红,伪膜少,五心烦热渡黄便干,脉沉细或细数。中医治疗以滋阴降火,清热生津为法。加生石膏20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麦冬15g、知母15g、牛膝40g、山药15g.山萸肉15gx泽泻15g、茯苓20g、丹皮15g.甘草6g。(4)属虚寒证,系脾胃虚寒,健运失职,升降无权所致。其口疮特点为:①口疮反复发作,以疲劳过度为透因;②发病时溃疡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溃疡色呈淡红或淡白,周围无明显红晕;③舌质淡,舌边或有齿印或淡胖;④伴见面黄肢冷,神倦乏力,纳呆,腹隐痛便澹,无口干便干尿黄等火热症状,脉
5、沉细。治以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为法,中药方剂加人参10g.白术15g.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泻脾胃伏火,健脾和胃。中药干姜8g、吴茱萸40g、黄连5g、大枣8g、甘草6g。以上中药方剂常规水煎服2次。共取汁药500mL,早晚各250mL温服,每日1剂,连服10d为1个疗程。间隔1周再用药进行第二疗程,根据病情连用2〜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酒及刺激性食物。1.3疗效标准参照中华口腔医学会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于2000年12月通过的“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4]。治愈口腔溃疡创面愈合,疼痛消失,不影响进食,口腔
6、溃疡1年内基本不复发;显效:溃疡创面基本愈合,3d内疼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有效:5~7d内自觉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溃疡数目减少,直径减小;无效周内溃疡未愈合,疼痛及其他症状未见明显消失。总有效率二(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病例总数x100%o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2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ROU是口腔黏膜病变中的常见病,本病病因复杂,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是多种因素
7、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微量元素缺乏或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维生素缺乏等有关,病因较复杂[5]。对本病的治疗可分为局部和全身治疗,多数学者认为局部治疗ROU优于全身治疗,但是长期及反复发作的患者,虽然局部治疗效果不错,但只能治标不治本[6]。因而,在治疗上要标本兼顾,除了运用常规西药左旋咪瞠和维生素类药物外,中医证型分别加用中药方剂。左旋咪哩能使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机体恢复周围效应细胞的功能而达到免疫调节作用,又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成熟,对致病菌的感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维生素B和维生素C是维持中枢和
8、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代谢平衡的辅助药物,能促进上皮细胞修复再生功能,消炎止痛,加快溃疡愈合及免疫调节、非特异抗炎抗过敏的作用[7]。(1)在心火亢盛证中,生地黄甘苦性寒,使心火得制;木通苦寒,使热从便解;竹叶甘寒,清心除烦;黄连苦寒直折,清心经实火;黄柏苦寒泻下焦相火;梔子清三焦之火;赤芍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上药共奏清心泻火,清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