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02410
大小:170.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3-10
《青岛市五市一区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共青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章宏观背景和发展基础1一、宏观背景1(一)国际环境1(二)国内环境2二、发展基础3三、存在问题4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6一、总体思路6二、发展目标7第三章发展重点9一、工业重点发展方向9二、打造九大工业主导产业9(一)海洋生物产业10(二)新材料产业10(三)装备制造产业10(四)家电电子产业12(五)金属加工产业12(六)橡胶轮胎产业13(七)化工产业13(八)纺织服装产业1327(九)食品加工产业14三、各区市发展重点14第四章产业布局16一、布局原则16二、总体布局17三、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17(一)山东青岛出口加工区17(二)胶州
2、湾北部高新区18(三)山东胶南经济开发区18(四)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19(五)山东胶州经济开发区19(六)山东即墨经济开发区19(七)山东即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八)山东平度经济开发区20(九)山东莱西经济开发区21(十)青岛环海经济开发区21(十一)青岛城阳工业园21四、重点工业功能区22(一)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22(二)胶州洋河装备制造工业功能区23(三)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23(四)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2327(五)平度新河化学工业功能区24(六)莱西姜山轻工业功能区24第五章保障措施26一、制定促进各区市按照产业布局引入项目的
3、政策26二、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26三、加大对新增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6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27五、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27六、建设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27七、建设面向制造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保障体系2727青岛市“五市一区”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规划范围包括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和城阳区,简称“五市一区”。规划期限为2008年到2012年。规划主要确定各区市在全市工业体系中的产业分工、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并提出保
4、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第一章宏观背景和发展基础一、宏观背景(一)国际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通过产业转移正在形成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从本世纪开始,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不断提高,呈现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提升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开始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政策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甚至将已经培育出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延伸到发达国家。国际产业转移因此呈现出多梯度性和双向性,形成垂直转移和水平转移相互交织的局面。——国际产业间竞争的焦点逐步向各个产业链的前端或高端移动和集中,以高新技术产业代替传
5、统的加工工业,通过技术升级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成为主导战略。发达国家通过转移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完成工业的战略转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争夺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中、高端地位将成为21世纪初经济竞争的主题。27——石油等资源性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后续的石化、钢铁等制造业产业成本大幅上升,引发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美元持续贬值使通胀因素向全世界扩散,需求不足与能源、原材料供给紧张直接影响工业产业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在短期内不会终止。(二)国内环境——我国已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制造中心、跨国采购中心,并将逐步发展成为地区营运中心和研究开发中心,对国际与国内
6、产业转移的承接正在由市场导向为主变为战略导向为主。积极参与国际垂直分工,努力占领产业链前端和高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是21世纪初叶中国制造业进行产业选择和改造的基本方向。——城镇化与工业化互相推进,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国内产业分工格局尤其是大中城市产业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工业产业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及周边中小城市转移的趋势,为城郊及周边县市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垂直分工将主导21世纪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我国的工业产业布局和市场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国外资本、港澳台资本逐步西进,国内产业按
7、照东、中、西顺序梯度转移,大型工业企业展开新一轮资源整合与战略布局调整,内陆地区大型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集中。地处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山东半岛地区,其战略地位迅速抬升,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区域。——“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对青岛市产业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建设“三个基地、三个中心”目标的提出,以及27“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原有工业布局与新的发展要求已不相适应,急需进行更大空间范围的优化调整,以增强青岛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能级和辐射
8、带动能力,更好地发挥在全省“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战略格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青岛在新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