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11310
大小:24.9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柏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3.领悟这篇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致。4.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领悟希望和信念对于身处困境之人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2.体会微型小说“以小见大”的特点及其“留白”艺术,把握微型小说的构思特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1.(展示战争图片)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
2、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看过许多有关战争的新闻、影视作品,这些新闻、影视作品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战争的微型小说——《在柏林》。2.介绍作者:奥莱尔(1873——1939),美国女作家,记者。微型小说《在柏林》堪称奥莱尔名篇中的精品,很值得大家欣赏与体会。它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却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它那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后面包含了一股强大的悲愤,但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
3、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3.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回答: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智不清的妻子送往精神病院。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的的举动引起了姑娘的嘲笑。老兵道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句子: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1)说说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师引导:小说一开始就写出不合逻辑的一个场景“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为什么呢?男人们都去哪里了?这是故事的
4、“第一波悬念”。(男子都上前线去了。)(2)找出描写老妇人的句子。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妇人?师展示: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师:这是一位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你从哪里看出她的反常?(3)车厢里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4)两个小姑娘可能在想什么?老头可能在想什么?(指名发言。)(二)研
5、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至三自然段。(1)当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一次重复数数时,两个小姑娘又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姑娘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之心,幼稚粗浅。)(2)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老兵说的话,把它画出来。(3)学生交流。(4)老兵所说的“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改成“她”好不好?(不好,“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三个孩子的母亲所承受的痛苦,更给人以强烈的冲击。)(5)融入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车厢里为什么一片寂静?(知道真相的
6、人们震惊了,老兵的话让人们不禁陷入对战争的反思,人们似乎已经对老夫妻的痛苦遭遇感同身受了,除了沉默,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做。)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本文短小精悍,在人物对话上,文中唯一的对话是谜底,它一语中的地道破了事实的真相。这句话就象一块从陡峭的山崖上突然降落的巨石,在惊叹之余将人们拉入到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之中,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对普通民众的深切同情。无疑《在柏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是成功的,但这一切的完成只用了360多个字,可以说作者在文字的选取上“找到了那最适合的一个字,一个词”真正做到了惜墨如金。五、作业设计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4.在柏林老妇人身体
7、虚弱、多病神志不清两个小姑娘嗤笑傻笑老兵说出真相车厢里的人们一片寂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