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57980
大小:2.7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3-1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定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祖孙三代的鼻子遗传现象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多糖类荚膜S型菌(菌落光滑,有荚膜)R型菌(菌落粗糙,无荚膜)对遗传物质的早期研究: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推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2.针对第四组的实验现象,你会提出哪些质疑?1.本实验中有哪些组可以构成相互对照?3.综合以上分析,结合第四组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实验推论呢?转化因子可能是什么物质呢?你认为应该怎样设计实验,确定转化因子?S型细菌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DNA多糖DN
2、A+DNA酶S型、R型R型R型离体细菌转化实验实验结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为DNA蛋白质R型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简介:病毒,仅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寄生生活,寄主主要为大肠杆菌。某些物质注入定稿资料一同位素示踪法:举例:光合作用利用14C标记的CO2进行实验,检测到14C先后出现在三碳酸和三碳糖中。同样此法也能用于本实验。资料二离心技术:大肠杆菌密度远大于噬菌体,两者混合液离心后,大肠杆菌密度较大,出现在沉淀中,没进入大肠杆菌的物质密度较小出现在上清液中。在离心之前,为了将未进入的物质与大肠杆菌
3、分开,还需进行搅拌。根据资料中的参考技术,结合噬菌体的相关知识,设计实验证明噬菌体注入大肠杆菌的物质为DNA而非蛋白质参考实验技术讨论的核心问题1、如何让噬菌体被标记,用什么元素来标记,是分开标记还是同时标记?2、如何分离大肠杆菌和噬菌体未进入大肠杆菌的物质?3、如何检测本实验的结果?被32P标记的噬菌体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离心离心实验方案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大肠杆菌来培养噬菌体,分别得到外壳被35S和DN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情况分别用含35S和32P
4、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结果预测可能情况仅DNA注入仅蛋白质注入DNA和蛋白质均注入结果预测(用放射性高低表示)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放射性高32P35S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放射性低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放射性高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放射性高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放射性低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放射性高得出结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是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呢?课后拓展课后检测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
5、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2.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6、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3.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D.所有子代噬菌体均不含32P4.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用这种噬菌体去感染培养基中有31P和32S的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内A.均不含有35S,全部含有32PB.均不含有32P,全部含有32SC.部分含有32P,全部含有32
7、SD.部分含有32S,全部含有31P谢谢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