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词.doc.ppt

代词.doc.ppt

ID:49479232

大小:142.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2-25

代词.doc.ppt_第1页
代词.doc.ppt_第2页
代词.doc.ppt_第3页
代词.doc.ppt_第4页
代词.doc.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代词.doc.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代词一、古代汉语的代词概述:代词是有称代和指示作用的一类词。本节介绍了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但是,古代汉语的代词体系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1古代代词数量多,但使用较少。2古代现代的代词体系不同,古代汉语还有两类比较特殊的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另一类是辅助性的代词“者”和“所”。3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都使用了许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4除专门的复数表示以外,大多单复数不分,要根据上下文具体分析。5古代汉

2、语的人称代词体系还不完备。严格说来,先秦汉语中还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古代汉语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到六朝的时候才产生的。出现最早的是“伊”和“渠”。一、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也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类。它具有三个特点:1.没有性的区别,男女通用;2.没有尊卑上下的区别;3.没有数的区别,单复数同形。(一)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吾”、“我”、“予(余)”、“卬”、“朕”等。由于出现时代、方言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别,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有同有异。1、先秦的作品

3、中,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我”既用作主语、宾语,也用作定语;“吾”用作主语、定语,和前置宾语,两字同时出现时,“我”用作主语,则“吾”用作定语(我为吾家);“余(予)”字主要用作主语和宾语,很少用作定语;“卬”作主语、宾语,“朕”作主语、定语,但也有例外情况。2、从单复数形式看,除“我”、“吾”既可表单数又可表复数外,其余一般用于单数。3、吾、我区别何在?魏晋以前,“吾”很少作宾语,但在否定句中作前置宾语是可以的。“我”则能够作宾语。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此教我先威众耳。《陈胜起义》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侍坐》4、“予、余”的关系:上

4、古同为余母鱼部字,假借来记录同一第一人称代词。《尚书》多用“予”,《左传》多用“余”。予欲左右有民!《尚书·皋陶谟》曰:“余病矣。”《左传·鞌之战》5、“朕、卬”的消亡:第一人称代词“朕”在秦始皇以后只有皇帝自称才能用,但是在先秦时期一般人也是可以用的。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我的尊敬的已死的父亲叫伯庸。朕:屈原自称。现代汉语中继承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我”。6、古人常用谦称代替第一人称代词,用尊称代替第二人称代词。但是谦称和尊称的词都是名词或形容词(如:愚),而不是代词。古人还把自己的名和字分开,用来表示谦称和尊称。自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称;而称

5、呼别人的字是一种尊称。这也起到了第一、二人称代词的作用。谦称表示法: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谦称和尊称在古代汉语中也起到了代词的作用。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自称其名。2、自称低贱的身份。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注意:谦称词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虽相当于相应的第一人称代词,但在语法功能上又有不同,譬如,它不受代词宾语前置这一规律的制约。二、第二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又叫对称代词,是称呼听话者的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

6、同写法。“女”与“汝”的关系:“女”泥母鱼部,“汝”日母鱼部。都是假借来记录第二人称的。先借“女”,又借“汝”。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齐桓公伐楚》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国语·句践灭吴》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②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列传》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④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四年》⑤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一年》⑥我胜若,若不我胜。《庄子·齐物论》第二人称代词使用的内部差异:1、从所充当的句子成分看,“女”、“汝”、“若”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很少作定

7、语;“而”和“乃”多作定语,作主语很少见,不能做宾语;“尔”可作主语、宾语、定语。1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2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聊斋·促织》3《史记·陈涉世家》:“若为庸耕,何富贵也?”“而”与“乃”的关系:“而”日母之部,“乃”泥母之部。假借来记录同一个第二人称代词。故二字用法相同。2、从使用环境看,“尔”、“女”、“汝”多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平辈或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称呼,其它场合下以“尔”、“女”、“汝”称呼对方则是不敬的表现;“若”是一般的称呼;“而”、“乃”只表示单数。1《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2《史记

8、·项羽本纪》:“吾翁即乃翁。”3《史记·陈涉世家》:“若为庸耕,何富贵也?”现代汉语中“你”的来源:《通雅》:“爾,又为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