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ID:49400470

大小:23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2-29

上传者:U-4650
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2014•南京)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选:A.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2.(2分)(2014•南京)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1C.﹣2D.﹣1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一氧化氮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3.(2分)(2014•南京)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B.铁C.硅D.氧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A错误;B、铁元素在地壳中排第四位,故B错误;C、硅元素在地壳中排第二位,故C错误;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分类,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分)(2014•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大理石B.称量固体C.熄灭酒精灯D.过滤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B、据称量固体遵循“左物右码”分析;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分析.解答:解:A、块状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到试管口部,再将试管竖起,图示操作错误;B、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示操作错误;C、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图示操作正确;D、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2分)(2014•南京)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 A.尿素B.碳酸氢铵C.硫酸钾D.过磷酸钙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误;B、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误;C、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正确;D、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6.(2分)(2014•南京)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A.棉花B.涤纶C.羊毛D.蚕丝考点:合成纤维及其应用.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合成纤维是由人工合成方法制得的,生产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棉花属于天然纤维,故A错误;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故B正确;C、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故C错误;D、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纤维的特征(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2014•南京)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粗盐B.糖水C.黄铜D.氢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粗盐中有食盐、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糖水中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氢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2分)(2014•南京)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50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克”;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得中子数.解答:解:A、由汉语名称“锡”,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50,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0,故B正确;C、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克”,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说法错误,故C错误;D、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119﹣50=69,故D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9.(2分)(2014•南京)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鸡蛋清7.6~8.0B.柠檬2.2~2.4C.西红柿4.0~4.4D.牛奶6.3~6.6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酸性越强,pH越小.解答:解:酸性越强,pH越小,观察选项,柠檬的pH最小,故柠檬的酸性最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此类题目的易错点是认为pH大的溶液的酸性强. 10.(2分)(2014•南京)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丁二酮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丁二酮中含有氧原子 C.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丁二酮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丁二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6+16×2=8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故丁二酮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丁二酮是由丁二酮分子构成的,丁二酮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C.在丁二酮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4=48,氢元素的质量为:1×6=6,氧元素的质量为:16×2=32,故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D.丁二酮C4H6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2014•南京)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盐水 B.用食醋区分食盐和小苏打 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炭黑 D.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考点:硬水与软水;蜡烛燃烧实验;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分析;B、根据食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分析;C、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分析;D、根据氯化铵和硫酸铵均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分析.解答:解:A、加肥皂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盐水,故A不符合题意;B、食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与食盐不反应,可以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蜡烛会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铵和硫酸铵均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故无法鉴别,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要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相应的鉴别方法. 12.(2分)(2014•南京)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7<核外电子数=8,为阴离子;故A符合题意;B、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 13.(2分)(2014•南京)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的信息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各化学式的计量数等信息.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说法正确,故A正确;B、化学反应的快慢,无法得知,故B错误;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说法正确,故C正确;D、通过化学方程式各种物质前面的计量数,可以知道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故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4.(2分)(2014•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Ba2+,SO42﹣B.H+,Cu2+,OH﹣C.K+,NO3﹣,Cl﹣D.H+,CO32﹣,Cl﹣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D、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5.(2分)(2014•南京)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比较溶解度大小要指明温度;B.根据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C.根据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否相等来分析;D.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只有饱和溶液降温才会析出溶质.解答:解:A.不指明温度,无法判断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B.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溶解20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状态,此刻溶质的质量为20g,溶液的质量为120g,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6,故B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C正确;D.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其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但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多少,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了解和应用,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16.(8分)(2014•南京)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试管 ;b 集气瓶 .(2)写出实验室用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3)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4)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氧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 图示A、B装置是发生装置(反应原料和条件决定),C、D、E是收集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其中A装置是由试管和酒精灯组成的加热型,适合反应物是固体.B装置是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不加热型,适合反应物是固液态的.D适合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对于D装置适合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收集.解答:解:(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可知a是试管,b是集气瓶;(2)由H2O2溶液可知反应物是液态,根据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故选:B,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3)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固体,条件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4)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答案为:(1)试管,集气瓶;(2)2H2O22H2O+O2↑;B;(3)A;(4)氧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本中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看似比较难,实际是很容易简单的,只要平时注意知识的归纳;此为氧气的制取收集和性质也是中考的热点内容. 17.(11分)(2014•南京)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 蘸有硫酸的部位变黑 ;(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 浓硫酸 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 水 的烧杯里,并用 玻璃棒 搅拌,此时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 热 的感觉;(3)49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分析;(2)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3)根据锌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求算即可.解答:解:(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物质发生碳化,故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小木棍蘸有硫酸的部位变黑;(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搅拌,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热的感觉;(3)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98249g×20%=9.8gx=x=0.2g答:制得氢气的质量为0.2g.故答案为:(1)小木棍变成黑色;(2)浓硫酸;水;玻璃棒;热;(3)0.2g. 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和稀释方法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方程式结合题干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18.(8分)(2014•南京)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石油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 、 氢能 等.(4)2014年南京青奥会火炬使用的燃料为A物质,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A+5B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物质ABCD分子示意图?①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 氧气(或O2) .②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与能源.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来分析;(2)根据天然气和煤燃烧后的产物来分析;(3)根据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来作答;(4)根据微观示意图所反映出来的宏观物质变化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故答案为:石油; (2)根据图示可知,天然气和煤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因此燃煤更容易导致酸雨,对环境影响比较大;二者燃烧都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天然气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说明天然气中含有硫元素;故答案为:AD;(3)正在使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故答案为:风能;氢能(答案合理即可);(4)由微观示意图可知,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因为:A+5O23CO2+4H2O,根据反应过程可知,氧气具有氧化性,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可推出A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故答案为:①氧气(或O2);②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源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才能正确解答.同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19.(5分)(2014•南京)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1)开始时 左 管溶液呈红色.(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 氯化钠 ,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NaOH(或HCl)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进行分析,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解:(1)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稀盐酸呈酸性,使酚酞试液不变色,故开始时右边溶液为无色,左边溶液为红色;(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充分反应后U形管溶液中除酚酞、水外,还含有生成的氯化钠,还可能含有稀盐酸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故答案为:(1)左;(2)氯化钠;NaOH(或HCl);NaOH+HCl═NaCl+H2O.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8分)(2014•南京)如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乙属于氧化物.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甲,可帮助消化,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略去. (1)写出甲的化学式 HCl .(2)①若乙在常温下为液体,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乙的化学式为 H2O ,丙的化学式为 Ca(OH)2 .②若乙在常温下为气体,且可由甲与大理石反应得到,则乙的化学式为 CO2 ,丙能与①中丙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写出一个即可).③写出①中的乙和②中的乙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1)根据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乙属于氧化物,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甲,可帮助消化,所以甲是盐酸;(2)①常温下的液体氧化物是水;氢氧化钙用来改良酸性土壤;②盐酸与大理石生成二氧化碳,根据碱的通性分析;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解答:解:(1)胃液中盐酸帮助消化,化学式为HCl;(2)①温下的液体氧化物是水,化学式为H2O;氢氧化钙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化学式为Ca(OH)2.②盐酸与大理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常温下的气体乙是二氧化碳;①中丙是氢氧化钙,能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酸和盐,又因甲是酸,所以丙是盐,并且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可以是碳酸钠或硫酸铜等;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答案为:(1)HCl;(2)①H2O;Ca(OH)2;②CO2;Na2CO3+Ca(OH)2=CaCO3↓+2NaOH等;③CO2+H2O=H2CO3.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1.(10分)(2014•南京)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相关探究.(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2)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实验与讨论】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C .【实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 氧化铜 ,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实验反思】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解答.(2)【实验与讨论】观察装置的特点,分析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的最为合理装置.【实验求证】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A中应加入的固体、实验的现象等.【实验反思】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比分析.解答:解:(1)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表空格内应填入Mg、Ag;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实验与讨论】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应将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一氧化碳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应通过长导管将氢氧化钠排出,所以,最为合理装置是C;【实验求证】为了验证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A中应加入的固体是氧化铜,实验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浑浊,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等.【实验反思】由于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分别是3:4、3:8,所以,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3:8.故答为:(1)Mg、Ag,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2)【实验与讨论】C;【实验求证】氧化铜、变浑浊;【实验反思】大于.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