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篇基础过关篇专项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练习.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项(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1.[2018·自贡]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G5-3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G5-3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2.[2018·绵阳]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图G5-4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G5-43.足量的镁、锌、铁与
2、含等质量HCl的稀盐酸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图G5-54.[2018·成都]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图G5-6A.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B.铜片表面有气泡C.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D.活动性Cu>Zn>Mg5.[2018·怀化]有X、Y、Z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Y有气体产生,Z无明显现象;②将X金属放入Y的盐溶液中,X表面有Y金属析出,则X、Y、Z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B.Y>Z>XC.X>Z>YD.Y>X>Z6.[2017
3、·广州]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G5-7所示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G5-7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7.[2018·广东]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不需要进行的是( )A.铁+稀盐酸B.铜+稀盐酸C.银+稀盐酸D.铜+硝酸银溶液8.[2018·衡阳]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
4、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X的表面有Z析出。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X>Y>ZB.Y>Z>XC.X>Z>YD.Z>X>Y9.[2018·岳阳]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用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丙>乙>甲>丁B.甲>丁>乙>丙C.丁>甲>乙>丙D.甲>乙>丁>丙10.[2018·玉林]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滤液显蓝色,则滤渣一定没有CuB.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属,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三种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两种D.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Ag和Cu11.[2018·宜昌]取一定量Mg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中只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B.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C.固体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AgNO3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Mg(NO3)212.[2018·昆
6、明]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②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没有Zn、Fe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Zn④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Fe(NO3)2、Cu(NO3)2,滤渣中可能有Zn、Fe、CuA.1种B.2种C.3种D.4种13.[2017·宿迁]人
7、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在空气中,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4.[2017·聊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猜想二:
8、 ; 猜想三:Fe>Cu>R。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