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川纪章的建筑理论初探.doc

黑川纪章的建筑理论初探.doc

ID:49052151

大小:43.8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黑川纪章的建筑理论初探.doc_第1页
黑川纪章的建筑理论初探.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黑川纪章的建筑理论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10月12日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73岁。看到这则消息,心中冒出一丝悲凉,又一位建筑大师去世了。说实话,我对黑川的感情相比其他日本建筑师要多一些。为什么?因为我很钦佩他的为人;而且,我本科毕设做的是城市设计,资料收集的时后看了大量黑川的书籍,研读他的新陈代谢理论对城市建筑的应用。      说到黑川的为人,我不得不提我大三的时候听到的一件事情。据说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世界建筑师大会有一次在日本东京举行,当时,黑川只是一个不知名的毛头小伙子,在日本这样一个按照辈分严格划分社会地位的国家,想出头十分困难,但是他为了让世界建筑师都知道他,做了一个非常疯狂的举

2、动:他把自己的简历和建筑主张装订成册,守在会场外,那些建筑大师一开完会走出会场,他就冲上去把宣传册塞在建筑师手里。这在现在看来,和街上派发优惠卷的推销员没什么不同,但是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一个热爱建筑的年轻人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是多么的不容易。      黑川的理论总结起来不过一句话:“从新陈代谢理论到后来的共生思想。”总体上是站在后现代的角度,从哲学、社会等层面论述现代建筑的种种弊端,进而升发出自己的建筑主张。即新陈代谢、变化、生长、过渡空间和一种超越二元论的二项对立的共生。       说明现代建筑对工业技术上的过分强调,使建筑失去了精神性和内涵,由大面积的国际式导致

3、了人们在文脉环境上的集体缺失,在精神上的空虚缺乏,建筑缺乏生命力和民众的认同感。      由此,黑川纪章提出我们应该反对世界的均质化,反对国际化地忽视世界各地的文化的差异,开始新陈代谢运动。因为,现代建筑运动强调的“机器”和新陈代谢所谓的“生命”的基本差别在于机器排除了一切不相关的模糊性,完全按功能和理性的原则来构造,而生命则包含了诸如废物、不确定性和活动余地等要素。它是一种流动的结构,永远创造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像现在世界上强调的多元文化主导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样。     但是,黑川强调的新建筑风格不同于种族主义和地方主义,而是着眼于普遍性和地域性的共生

4、。他在论述自己的新陈代谢建筑的时候曾经提到:“对机器时代的挑战,强调生命和生命形式;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或忽略的要素,如历史系统、地方风格和场所的性质;不仅强调整体性,而且强调部分、子系统和亚文化的存在于自主;文化的识别性和地域特性未必是可见的,可以通过最先进的当代技术和材料表现地域性的识别性;新陈代谢建筑的暂时性;将建筑和城市看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开放的系统,就像有生命的组织一样;历史性,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共生;共时性,不同文化的共生;神圣领域、中间领域、模糊性和不定性,这些都是生命的特点;作为信息时代建筑的新陈代谢建筑;重视关系胜过重视实体本身。"我不禁为黑川的

5、判断力大为佩服,要知道,这段话是上世纪70年代说的,而,今天,我们惊奇的发现现在流行的建筑风格不正是这样么?越来越弱化建筑实体的真正形态,开始关注实体以外的内容。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早的比如福斯特的香港汇丰银行,罗杰斯的劳埃德保险公司,近的有库哈斯的CCTV大楼,以及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歌剧院。     黑川的理论最有价值的地方,我认为是准确地定义了当代建筑的发展时代——信息时代。这并不仅仅指日本,我国也同样适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全国—、二、三产业的构成比由197

6、8年的28:48:24变为1990年的27:42:31,再变为2002年的15:51:34。从总体来看,调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从2002年各个产业占GDP的比重看,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而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快速的今天,社会信息化的过程只会越来越快。那种适用于工业时代的现代建筑将会逐渐被新的建筑形式所取代。     这里我必须说明的是,新的建筑形式并不一定是黑川纪章当年所提倡的新陈代谢式的建筑,也不一定是现在当红的库哈斯所倡导

7、的建筑风格,但是我想说,未来的建筑发展方向一定是在这些大师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而不是凭空出世的。      有些人会说,当代建筑的巨大发展是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而我想说,事实并非如此。试想一下,为什么西方七八十年代以前,那是科学主义最盛行的时代,没有出现什么强烈突出技术倾向的建筑,反而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开始盛行之后,出现了很多看似反映“高技派”的建筑呢?这就像是可视电话一样,西方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发明了可视电话技术,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在世界渐渐兴起呢?好像建筑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是脱节的。另一方面,我想起了埃及神庙的巨型柱,究竟是埃及人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