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ID:48942200

大小:24.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06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无言之美》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第一篇美学论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内容较为抽象,文中涉及的“无言之美”,是一个关乎文艺本质的美学问题,不仅适用于图画、音乐、雕塑等的创作,更适用于文学作品。作者首先用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分别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得出自己的美学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在教

2、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用于文学鉴赏实践,从而体会文学创作中的含蓄之美。  学情分析:  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而文章内容又涉及较多的艺术门类,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核心概念,把握作者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就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核心概念,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梳理文章论述思路

3、,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核心概念,把握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创意:  诗歌导入,生成疑问;走近大师,了解美学;  自学互研,梳理思路;合作探究,归纳写法;  深层探究,难点突破;借鉴方法,鉴赏实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诗歌导入,生成疑问  师:同学们,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有意识地运“无言”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那么“无

4、言”到底指什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诵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并说说自己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作者为什么不说出这其中的“真意”?也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能够解答这个疑问。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言”到底指的是什么,到底美在哪里,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因此,有必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诗句开始,先让学生有一个比较

5、形象的认识,知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样能减轻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心理畏惧,达到深文浅入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大师,了解美学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

6、、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三、自学互研,梳理思路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提示:文章末尾“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观点也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2.跳读课文,思考作者举了哪些方面的实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呢?  明确: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之美。  3.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7、 师:请同学们按照作者“话题导入”“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文章大致结构层次。  明确:话题导入(1-2段)问题提出(3-6段)分析问题(7-12段)得出结论(13段)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由于本文是文艺论文,学生不易把握论证的过程,所以由教师进行引导,给出划分依据,从而梳理文章的论证顺序。只需大致梳理即可,不必在某一段上过分纠缠。)  四、合作探究,归纳写法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

8、”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文章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