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三).ppt

17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三).ppt

ID:48901186

大小:442.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2-01

17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三).ppt_第1页
17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三).ppt_第2页
17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三).ppt_第3页
17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三).ppt_第4页
17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17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牵引供电系统的电压损失1-牵引网电压损失2-牵引变电所电压损失计算牵引供电系统最大电压损失确保最低电压水平满足要求3-电力系统电压损失第六章牵引供电系统的电压损失(三)改善供电臂电压水平的方法一、电力系统的电压损失牵引负荷在电力系统中造成的最大电压损失,一般由电力部门根据系统和牵引负荷的资料进行计算。此时应保证牵引变电所的供电电压不得超过110kV的±10%。牵引负荷在电力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损失计算不同于一般对称三相电网的情况。缺乏资料时可进行估算。其值随牵引变电所距离电源点的远近而不同,一般为1500~3000V(归算至27.5kV)。

2、二、牵引供电系统的电压水平GB1402规定:牵引网的最低允许电压为20kV,非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kV。最低电压水平为:三、改善供电臂电压水平的方法(一)、提高牵引变电所母线电压最简便、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是用改变主变压器分接开关的位置来提高牵引网的空载电压。分接开关接线原理图1、无载调压(切除负载后进行调压)2、有载调压:可在不切断负载的条件下,调节分接开关位置而达到改善牵引网电压的目的。(1)单相自耦增压变压器自动调压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根据电流I、电压U和时间t等因素确定的调压条件,对有载调压开关的操作进行控制,使其按设计和运行要求进

3、行调压。(2)交流电压自动补偿装置(ACVR)这种装置用于AT供电方式,其电压分接抽头的切换命令,是根据两个回路发出的信号所决定的。其一是逻辑回路:检出牵引网电压和电流;其二是平衡回路:检出的仅是牵引网电压,与牵引网电流无关。(二)、采用串联电容补偿装置1、基本原理:利用电容器上电压与电感上电压反向、相互抵消的原理,采用供电臂始端串入集中式电容器C的方法来提高牵引网的电压。牵引回路的电压损失为从上式可知,补偿电压与馈线电流成正比,所以馈线电流越大,补偿的电压也就越多,馈线电流越小,补偿的也越少,馈线电流为0时补偿也为0,实现了无惯性补偿

4、接触网电压。(6-36)(6-33)(6-35)2、串联电容的计算方法串联电容容抗为CY1-10-1:前面的1代表额定电压为1kV,10代表额定容量为10kvar,后面的1代表单相。单个电容器的额定电流电容器组的并联支路数应串接电容器个数(6-37)每个电容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容抗值(A)(个)(个)(Ω)(Ω)例题3已知供电臂最大负荷电流Imax=450A,要求补偿的电压损失△Uc=2000V,采用CY1-20-1标准电容器。求:所需要电容器个数及电容器组的容量。【解】第一步:查CY1-20-1电容器参数如下:UcN=1000V第二步:根

5、据需补偿的电压值计算所需容抗第三步:根据最大负荷电流计算电容器的并联数第四步:根据所需的总容抗及并联数,计算串联电容器数第五步:确定电容器组的并联数与串联数,计算电容器组的实际容量与实际容抗第六步:计算串联电容器组补偿的电压损失,校验能否满足要求。3.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主接线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容抗使牵引网短路时回路的总阻抗减少,会引起牵引网短路电流稳态值可能很大。这个大电流可能在电容器上产生过电压危及板间绝缘。因此需要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三)、采用载流承力索或加强导线1、GLJC-120/35载流型承力索2、THJ-70、95、120

6、型硬铜绞线等3、采用铜电联接线、双支供电线等目的:通过降低牵引网阻抗来降低牵引网电压损失。加强线一般装设在靠近牵引变电所的区段(该区段电流最大,降压效果最好)(四)、采用合理的牵引网供电方式单线区段,有条件时采用双边供电;复线区段则采用单边并联供电方式等,可有效降低牵引网电压损失。(五)、加设捷接线在山区电气化铁道有较明显的迂回线路时采用,效果较明显。牵引网电压损失末端并联供电末端分开供电有吸-回装置5428V9400V无吸回装置4055V6010V1、改善供电臂电压水平可以采用哪些方法?2、已知牵引网最大负荷电流为500A,平均功率因

7、数0.8,要求补偿电压损失△Uc=2400V,采用CY1-10-1型电容器设计串联电容器组。(P137第7题)作业题下堂课:第七章牵引供电系统的电能损失请预习P138-P147下堂课预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