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93920
大小:53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25
《3-3.2 物态、物态变化和气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要点一对液体和固体性质的理解分类比较晶体非晶体单晶体多晶体形状规则不规则不规则熔点确定不确定物理性质各向异性各向同性分子序列有规则但多晶体各个晶粒的排列无规则无规则形成与转化许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形成不同的晶体,同一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非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转化为晶体典型物质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各种金属玻璃、蜂蜡、松香1.晶体与非晶体学案2物态、物态变化和气体2.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并不是说每一种晶体都能够在各种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某种晶体可能只有某种
2、或几种物理性质各向异性,例如云母、石膏晶体在导热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沿不同方向传热的快慢不同;方铅矿晶体在导电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沿不同方向的电阻率不同;立方形的铜晶体在弹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沿不同方向的弹性不同;方解石晶体在光的折射上表现出各向异性——沿不同方向的折射率不同。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1)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其空间排列的规律性,所以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并不升高,即具有确定的熔点。(2)非晶体在被加热时,温度逐渐升高、逐渐软化,吸收的热量用来同时增加分子平均
3、动能与分子势能,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从物理性质上看,非晶体与液体没有质的不同,所以有时又称非晶体为粘滞系数很大的液体。4.浸润和不浸润现象的成因(1)若固体分子与液体分子间引力比较弱,附着层里的分子比内部稀疏(r>r0),附着层里分子间的引力占优势,使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有收缩的趋势,形成不浸润现象。(2)固体与液体分子间的引力比较强,附着层里的分子分布比内部密(r4、不浸润。水的密度比沙的密度小,为什么沙漠中的风能刮起大量沙子,而海洋上的风却只带有少量的水沫?【答案】由于海水有表面张力作用,水珠之间相互吸引,风很难把水珠刮起,只能形成海浪,所以海洋上的风只能带有少量的水沫。而沙漠中的沙子却不同,沙粒之间作用力很小,几乎没有,风很容易刮起大量的沙子。*体验应用*定律变化过程一定质量气体的两条图线图线特点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等温变化在p-V图象中是双曲线,由=常数,知T越大pV值就越大,远离原点的等温线对应的温度就高,即T15、=(常数×T)/V,即图线的斜率与温度成正比,斜率越大则温度越高,所以T2>T1。查理定律等容变化等容变化在p-t图象中是通过t轴上-273.15℃的直线,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气体压强越大,气体的体积就越小,所以V16、=(常数×T)/p可知,压强大时斜率小,所以p17、体内部稍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D.液体表面层的液体分子密度小,因而呈现引力C【解析】液体表面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里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稍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C正确。【解析】(1)设气体初态压强为p1,体积为V1;末态压强为p2,体积为V2,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①代入数据得p1=1atmV1=2L+3L=5LV2=2L代入①式,可知p2=2.5atm微观解释: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所以压强增加。(2)由于封闭气体是等温膨胀,故气体对外做功而内能不变,根据8、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热。热点三玻意耳定律的应用【例3】喷雾器内有10L水,上部封闭有1atm的空气2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atm的空气3L(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图3.3-2-2(1)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2)打开喷雾阀门,喷雾过程中封闭气体可以看成等温膨胀,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2.5a
4、不浸润。水的密度比沙的密度小,为什么沙漠中的风能刮起大量沙子,而海洋上的风却只带有少量的水沫?【答案】由于海水有表面张力作用,水珠之间相互吸引,风很难把水珠刮起,只能形成海浪,所以海洋上的风只能带有少量的水沫。而沙漠中的沙子却不同,沙粒之间作用力很小,几乎没有,风很容易刮起大量的沙子。*体验应用*定律变化过程一定质量气体的两条图线图线特点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等温变化在p-V图象中是双曲线,由=常数,知T越大pV值就越大,远离原点的等温线对应的温度就高,即T15、=(常数×T)/V,即图线的斜率与温度成正比,斜率越大则温度越高,所以T2>T1。查理定律等容变化等容变化在p-t图象中是通过t轴上-273.15℃的直线,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气体压强越大,气体的体积就越小,所以V16、=(常数×T)/p可知,压强大时斜率小,所以p17、体内部稍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D.液体表面层的液体分子密度小,因而呈现引力C【解析】液体表面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里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稍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C正确。【解析】(1)设气体初态压强为p1,体积为V1;末态压强为p2,体积为V2,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①代入数据得p1=1atmV1=2L+3L=5LV2=2L代入①式,可知p2=2.5atm微观解释: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所以压强增加。(2)由于封闭气体是等温膨胀,故气体对外做功而内能不变,根据8、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热。热点三玻意耳定律的应用【例3】喷雾器内有10L水,上部封闭有1atm的空气2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atm的空气3L(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图3.3-2-2(1)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2)打开喷雾阀门,喷雾过程中封闭气体可以看成等温膨胀,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2.5a
5、=(常数×T)/V,即图线的斜率与温度成正比,斜率越大则温度越高,所以T2>T1。查理定律等容变化等容变化在p-t图象中是通过t轴上-273.15℃的直线,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气体压强越大,气体的体积就越小,所以V16、=(常数×T)/p可知,压强大时斜率小,所以p17、体内部稍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D.液体表面层的液体分子密度小,因而呈现引力C【解析】液体表面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里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稍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C正确。【解析】(1)设气体初态压强为p1,体积为V1;末态压强为p2,体积为V2,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①代入数据得p1=1atmV1=2L+3L=5LV2=2L代入①式,可知p2=2.5atm微观解释: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所以压强增加。(2)由于封闭气体是等温膨胀,故气体对外做功而内能不变,根据8、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热。热点三玻意耳定律的应用【例3】喷雾器内有10L水,上部封闭有1atm的空气2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atm的空气3L(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图3.3-2-2(1)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2)打开喷雾阀门,喷雾过程中封闭气体可以看成等温膨胀,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2.5a
6、=(常数×T)/p可知,压强大时斜率小,所以p17、体内部稍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D.液体表面层的液体分子密度小,因而呈现引力C【解析】液体表面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里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稍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C正确。【解析】(1)设气体初态压强为p1,体积为V1;末态压强为p2,体积为V2,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①代入数据得p1=1atmV1=2L+3L=5LV2=2L代入①式,可知p2=2.5atm微观解释: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所以压强增加。(2)由于封闭气体是等温膨胀,故气体对外做功而内能不变,根据8、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热。热点三玻意耳定律的应用【例3】喷雾器内有10L水,上部封闭有1atm的空气2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atm的空气3L(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图3.3-2-2(1)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2)打开喷雾阀门,喷雾过程中封闭气体可以看成等温膨胀,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2.5a
7、体内部稍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D.液体表面层的液体分子密度小,因而呈现引力C【解析】液体表面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里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稍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C正确。【解析】(1)设气体初态压强为p1,体积为V1;末态压强为p2,体积为V2,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①代入数据得p1=1atmV1=2L+3L=5LV2=2L代入①式,可知p2=2.5atm微观解释: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所以压强增加。(2)由于封闭气体是等温膨胀,故气体对外做功而内能不变,根据
8、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热。热点三玻意耳定律的应用【例3】喷雾器内有10L水,上部封闭有1atm的空气2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atm的空气3L(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图3.3-2-2(1)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2)打开喷雾阀门,喷雾过程中封闭气体可以看成等温膨胀,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2.5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