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49386
大小:586.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2-27
《游仙区石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游仙区石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游仙区石板镇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30目录前言4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8第一节石板镇概况8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10第三节土地利用特点12第四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2第二章规划目标13第一节规划目标13第二节产业结构调整14第三章规划用地安排14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14第二节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15第三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16第四节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17第四章土地综合整治17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18第六章土地规划管制区域19第七章村土地利用控制20第八章近期用地安排21第一节近期用地安排的原则21第二节近期主要建设项目22附
2、表23表1石板镇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23表2石板镇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24表3石板镇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24表4石板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表2530表5石板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25表6石板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26表7石板镇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26表8石板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3030前言随着《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省厅审核通过后,为把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落实到实处,特开展编制游仙区各个乡镇的土地利用规划。本次石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于本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按排各类用地,协调各业用地矛盾
3、,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划定土地用途分区,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其他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以控制和引导城乡土地利用。为了更好地编制此次规划,规划作业单位对石板镇人口、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作了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各种相关状况。工作过程中,规划组又数次与石板镇人民政府、游仙区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及市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交换意见。规划目的为了有效而具体地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强对全镇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优化配置乡域土地资源,协调好乡
4、域各类、各业用地的矛盾,努力推进土地利用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节约利用,实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土地生产力,为乡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土地保障.30规划任务根据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东林乡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以部门需求和现状分析为基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为目标,通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各业用地的矛盾,确定各业、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划
5、定用途分区,重点安排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以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5、《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6、《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7、《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8、《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9、《绵阳市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10、《绵阳市村镇灾后重建规划
6、编制导则(暂行)》11、《绵阳市游仙区农村建设规划》(2008年-2010年)12、《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总体规划(汇总)》3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国家规范标准14、《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5、其他相关资料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规划原则1、恢复重建与发展提高相结合原则。2009—2011年为恢复重建期,2012—2016年为发展提高期,远期指2020年。重建期以重建生活设施、恢复生产建设、发展公用事业、保
7、持社会稳定为主;发展期以优化城乡空间、完善旅游设施、推动产业发展、提升社会和谐为主。2、以人为本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促进城镇良性发展。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责和权利,赋予城镇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完善城镇管理法规,突出城镇文化特色,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3、传承地方人文特征、彰显地方环境特色与经济适用原则相结合创造特色城市风貌。充分考虑民族与地方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空间布局和建筑形式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体现本地特色。4、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完善乡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