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的教后思考.doc

《幽径悲剧》的教后思考.doc

ID:48598058

大小:25.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26

《幽径悲剧》的教后思考.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幽径悲剧》的教后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幽径悲剧》的教后感《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悲”情渗透字里行间,沉痛而又不失含蓄,隽永而又启人深思。对于不谙世事的初二的学生来说,无疑难度很大。他们不了解作者的经历,不清楚改革开放的背景,特别是对文中涉及到“文革”一事一无所知,因而他们也就不能理解文中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北大愚氓的痛恨,无法理解作者渗透其中的深深地悲、愤。再加上初二的学生时常心浮气躁,静不下心认真读书。而能否静心看书、进入文本是课堂教学有无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深层次理解的前提条

2、件。只有读进去,才能有理解,有体验,有感悟,有思考。俗话说,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更好地掌握,因此,教者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情境渲染,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去感知、参与,效果甚佳。1、画面感染。教者寻找了一些切合文本内容的画面,吸引学生的关注。教者发现:学生对直观的画面感兴趣,他们喜欢结合画面欣赏文章,也喜欢就着画面回味文章。无形之中,丰富了文本语言的再现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发展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拓展了他们想象、体验的空间。此时的课本不再是无趣的东西,此时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2、音乐感

3、染。人们常说:音乐能陶冶情操、触及灵魂。本文揭露的是悲剧,而学生对悲剧的理解能力有限,因而让学生及时入悲,感受悲,是学生走进课文的当务之急。文本文字虽然具有感染力,但它毕竟不像音乐那么具有穿透力。只有读透,理解,才能有收获,而这过程相当缓慢。因此,教者选取了班德瑞的《追梦人》,哀怨的曲调,如泣如诉,一下子带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安静了,埋头了,沉浸于作者的讲述中了。3、反复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读的妙处。对本文而言,若浮于表面,文中语言的蕴意是无法明白的,作者的情感是无从了解的,那作品的主题也就更难掌握了。反复诵读就是一种有效

4、的手段。多读文本,就多走近作者,了解他的见闻,感受他的喜悲,与他一起思考,也就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多关注他们。要把握他们的身心特点,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成长。其实,收获颇丰的又岂是学生呢,教师又何尝不是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