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观.doc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观.doc

ID:48562951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观.doc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观.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观在中外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提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师德思想,如孔子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孟子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荀子的“尊严而惮”;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朱熹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等。国外教师师德的内容也有很多珍贵的遗产,如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要求教师做到才德俱优,即言即行,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英国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非常反对教师任意体罚学生的奴隶式的管教方式;被称为“教师的教师”的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还要求教师具有坚定、严格、刚毅的精神状态与性格力量,做到精力永远充沛地进行教学。这些教育家们对教

2、师道德的理论和要求,虽然受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包含着积极的有益的因素,是有利于人类,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发展的。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涉及师德建设的若干师德观主要包括:①政治观。我国古代历来都十分重视教育在治国安帮中的重要作用。《礼记.学记》就有“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说法。孔子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举贤才”、行“德政”来改变春秋以来天下无道和人民苦难的政治局面。孟子是主张“施仁政”的,而“仁政”的关键是“得民心”,教育的社会作用恰在于“得民心”所以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在于“明人伦”,从而建立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②道德观。师德的另

3、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格问题,即孔子说的“君子怀德”,做老师的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的核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仁、智、勇。他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说,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有勇气的人不会畏惧。这些品格就是君子的美德,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孟子的人格观比孔子又进了一步,他提出的“大丈夫”和“浩然正气”成为理想人格的一种追求,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便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社会观。我国传统文化的师德观中还有两个十分著名的论点,一个是“有教无类“,另一个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前者体现了平民教育的思想,后者体现了英才教育思想

4、。比之欧洲的教育民主思想和大学的英才教育思想观,要早一千多年。“有教无类”和“英才教育”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它冲破了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出身不同、贫富不一、种族各异、天各一方的各类人才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④教学观。其一是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第一位是传道,“道”就是儒家伦理,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无远大志向。第二是授业,即传授经世致用的知识。第三是为学生解除求知、处世、待人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惑。这一观点十分精辟,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其二,“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是师德观另一个重要内容。这是教师对社会和对学生高度责任心的表现。其三,“严

5、谨治学,教学相长”,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师德观中也有重要地位,等等。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批判地继承、借鉴古今中外教师道德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经过消化、吸收、改造、创新,发展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教师师德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