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369758
大小:23.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19-11-28
《论朱熹理一分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朱熹理一分殊摘要:理一分殊,源于唐代华严宗和禅宗。宋明理学家采纳了华严宗、禅宗的思想,提出了“理一分殊”的命题。朱熹从本体论角度指出,总合天地万物的理,只是一个理,分开来,每个事物都各自有一个理。关键词:理一分殊太极理一分殊最初的提出是程颐在回答杨时关于《西铭》的疑问时提出的。在《答杨时论西铭书》中,程颐道:“《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张载在《西铭》中说:“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从中发挥万物同属一气的观点。而程颐则把张载的上述思想概括为“理一分殊”,朱熹则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程颐的“理一分
2、殊”。所谓理一分殊,就是说天地间有一个理,而这个理又能在万事万物之中得以体现,即每个事物中存在自己的一个理。朱熹首先是用“太极”的观点来论述这一思想的。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之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语类》卷一)本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语类》卷四十九)朱熹的意思是天地万物之理就是太极,太极即理。所谓“无极而太极”,“无极”是对“太极”的修饰。从物质形态的角度看,“无极”说明了太极不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太极无形无相,不可以事物言;从形而上的
3、角度看,说明太极已经达到了顶端,宇宙中再没有超越太极的存在,由此说明“太极”是逻辑在先的最高者。太极即理,作为天地万物之理的理,是最高意义上的理,是本体的理;而万物之中各有太极的意思是,具体的实物中包含这各自的理。万物之中的太极与作为本体论意义的太极是相同的,这叫做统体一太极,物物一太极。由此我想到了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每一个单子就像万物各自具有的太极,而作为宇宙本体的太极,不难类比为上帝——单子的单子。本体论意义上的太极暂且称其为大太极,万物各具的太极则称为小太极;那么,大小太极直接的关系是什么呢?在这一问题上,我不太认同朱熹的观点。朱熹用两个例子阐明理一分
4、殊的内涵:月映万川和随器取量。月映万川说的是天上只有一月,而映照在江河湖海之中则有万月。另一方面,千差万别的事物源于一理,犹如江河湖海之万月仍本于天上的一月一样。随器取量则是说用器皿取水,分量虽不同,但皆为水,也即譬况人物所禀受之理为一。所以他觉得理一分殊始终是一个理,一个太极,正所谓“万个是一个,一个是万个”。但我认为二者有区别,它们正如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天下无性外之物,因行街,云阶砖便有阶砖之理。因坐,云竹椅便有竹椅之理。枯槁之物,谓之无生意则可,谓之无生理则不可。”大太极是具统一性、普遍性的本体之“理”,而小太极则表现为具体事物中的具体道德规范、
5、构成之理等等。我觉得理一分殊说的是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多样性,这个事物有这个事物的道理,那个事物有那个事物的道理。另外,从伦理道德角度看,理一分殊揭示了儒家差序之爱以及个人对不同对象所承担的义务自由差别等儒家性品格。各种具体的人伦道德规范都是此“一理”的体现,一般的道德原理表现为不同的具体规范,而不同的具体规范中又包涵共同的道德原理。从伦理角度看,理一分殊思想很好地印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意义。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
6、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总而言之,理一分殊体现的是一种辩证思考的方法,这也算是本命题给我的启示。辩证思考就是根据时地的思考,其实世界是变动不居,也是统合为一的,只是我们人类认识的局限,才分成这样那样的问题,世界从来没有像我们书本上描述的那样存在过,它就是按照它的样子来存在。不仅要了解理一分殊,更要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理一分殊的思维方式,辩证看待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