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299764
大小:92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08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规范一:全国卷第24—35题解题能力规范 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5二、解题规范通关规范一 全国卷第24—35题解题能力规范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大,在高考试卷中差不多占半壁江山,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然而学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严重,哪怕是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命中率都很低,更有甚者,做选择题基本都不能肯定自己答案,有的人停留在答案基本靠猜的阶段.而另外很多同学虽然书背熟了,但同样并不能拿高分,每年高考过后总有很多学生抱怨,说历史选择题很难下手.所以要重视做历史选择题的训练,要在文综历史考试中取
2、得好成绩,首先必须在选择题中获得较好成绩;而要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在必要的学科知识贮备的前提下,临场应试中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可以减少失分,提高得分率.做选择题有以下方法和技巧.一、从历史表象入手,解答“表明”类试题“表明”类题在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2套或者3套试题)中,每年都有3-5道题,属于常考题型.表明,指历史表象、历史史实,是历史事物本身具体情况外在地表示出来,学生容易把它和“说明”类、“反映”类相混淆.解答这类试题,主要应抓住“表”这一
3、关键字,实际上就是考查题干材料的表面现象是什么,不要往前或者往后推导.一定要抓住材料说的是什么事情,不要去联想教材知识,不要给材料添枝加叶.做错题的学生往往是没有仔细分析材料,而去联想材料之外的其他知识了,思考的多了反而做错,盯住题干材料少想点,就做对了.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记住:材料的表象是答案的唯一来源.另外,要迎着材料叙述的正面去选择,一般不要从否定的角度去回答.1.(2016·全国乙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
4、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题指导:材料叙述的是外国商品已经大量输出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而洋货来到中国市场,是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表面现象是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故15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没有讲关税问题、自然经济问题,也没讲中国开放的态度问题,所以其余三项错误.答案:C2.(2015·全国卷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
5、、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题指导: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材料表面叙述的是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否定角度,错误.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这个选项有添
6、枝加叶之嫌,故D项错误.答案:C1.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关键信息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表象意思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
7、,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材料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答案:C2.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体现了苏格拉底的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要是杀死像
8、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表明反对处死自己,就是捍卫自己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故选B项.15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二、从历史阐释角度,解答“说明”类试题“说明”类题在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中,每年都有2-3道题,属于常考题型,难度比“表明”类试题大一些.“说明”,一般来说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