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ppt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ppt

ID:48049533

大小:56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06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ppt_第1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ppt_第2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ppt_第3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ppt_第4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年级语文第九课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写得最好,写景抒情,字句精丽,善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具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涵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声,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

2、字嗣宗,号靖逸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篱落:篱笆。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思念家乡、亲人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

3、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异乡:他乡。倍:加倍,更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春节时元宵佳节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茱萸:

4、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思考:这首诗既然是表达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且前两句写的都是诗人自己的心情,为什么这两句写的却是兄弟?从兄弟的角度写更能写出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不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

5、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觉得本课的两首诗在什么地方是不同的,在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写作时代诗人年龄处境不同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相同促成深海回忆差异相逢佳节倍数遥远遍布插入你会读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