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ID:47951928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9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 唐诗二首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2.通过反复吟咏、联想,把握诗歌意象。3.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古诗中有一种  ,它的特点是    ,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  的“   ”诗。 2.杜甫(712—770),字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一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    ,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代

2、     主义诗人,被称为“     ”。有《杜工部集》。 3.公元759年岁末,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  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由  联想到      ,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2.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3.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

3、什么样的情怀?三、研读品味,合作探究1.第一节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默读第二节,思考:(1)群童为何抱茅?(2)“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3)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节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4)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四、深入理解,引发共鸣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彻——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再朗读诗的最后一节。五、链接生活,

4、拓展延伸假如杜甫真的来到我们面前,他肯定能用他那美丽的诗篇歌颂我们的新生活。请你以杜甫的口吻写出新时代的新景象、新感受。(文体不限)第2课时一、资料助读1.白居易(772—846),字   ,号    ,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  代伟大的    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   ”,与   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   最深的时候。他对  有十分的了解,

5、对人民又有  ,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二、初读感知自由朗读,参考课文注释理解文意。思考:说说这首叙事诗包括哪些要素?三、研读品味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2.“两鬓苍苍”说明卖炭翁的年龄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写?3.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的价钱,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4.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

6、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6.《卖炭翁》一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四、拓展延伸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卖炭老人又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呢?

7、请大家想象一下,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卖炭老人回家后……”开头续写故事。参考答案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歌行体 不讲究格律  句式整齐 自由体2.子美  少陵野老 唐  现实  诗圣  3.浣花溪畔 自身遭遇 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略。2.第一节:秋风卷屋;第二节:群童抱茅;第三节:夜雨湿屋;第四节:忧国忧民。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三、研读品

8、味,合作探究1.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痛惜之情。2.(1)“南村群童”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也有调皮的成分,更深层的原因应该是社会现实。杜甫是在叹恨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2)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无法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