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35815
大小:52.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信仰机理中的道德价值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仰机理中的道德价值探析[摘要]以制度规范表现出的制度伦理价值和以个人行为表现出的美德伦理价值的统一,是一个社会和谐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但要使这种制度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自律行为,必须以信念或信仰的形式给予保证。这个过程的必然逻辑是:社会公正所担保下的德福一致与个体至善认同下的信仰生成互为条件、同步发展,最终才能使道德价值的实现具有笃定的保证形式。(关键词]信仰制度伦理美德伦理[中图分类号JB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7—1539(2013)02—0036—06当一种道德价值以制度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它是作为一种外在制度形式对人的行为起到约束与规制作
2、用,以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其要旨为公正;当一种道德价值以个人思想境界和修为表现出来时,它是作为一种对信念或信仰内在坚定认同且秉持着行为自律,以彰显个人德性品质,其要旨为美德。所以道德的最低界限与法律联结,而道德的最高境界却与信仰相通。很明显,作为一种制度伦理体现的道徳价值,与作为一种个人信仰体现出来的道徳价值,两者在性质、特点以及作用形式诸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会以不同的制度规范要求(禁止性规范、倡导性规范、选择性规范)来控制人们的行为,而后者会通过信仰提升一个人的道德自律境界来表现自我行为的道徳自觉。不难理解,前者作为制度伦理与后者作为美徳伦理的统一,无疑构成了
3、一个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全部道德价值基础。因为社会冇两种存在与发展方式:•是用刚性力对社会冲突的控制。这种方式虽然重要,但它是惩罚性的,故带有消极性;另一种方式是以柔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关系进行积极性引导,这就是共同的价值信仰、道德信仰的确立,它是以对社会的价值系统和由此确立的规范系统认同为前提的。木文就个人信仰的一般心理机制进行探究,依此探索信仰心理机制在个人现实道德态度和行为屮的作用,进而提出构建个人道德信仰与道德行为的内在联系机理,论证信仰心理机制对个人美德及行为的有效支持。信仰可以被认为是主体对某种对象(理论、价值或人格化的种类等)极度信服的态度,表现为人的认
4、知、情感、意志相互内联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在关联的心理机制,构成了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位一体”的内在信奉到外在行为的自觉。我们通常相信高尚道徳可能出自理性认知,可能出自情感深切体验,还可能出自意志决断。但“人Z成德也,必先有识别善恶之力,是智之作用也。既识别之矣,而无所好恶于其间,则必无实行之期,是情之作用又不可少也。既识别其为善而笃好之矣,而或犹豫畏缩,不敢决行,则德又无自而成,则意之作用又大冇造于德者也。故:矢[1、情、意三者,无一而可偏废也”。由此不难理解,作为构成信仰的知、情、意要素,彼此有着内在联系并在现实行为中表现出以下特征:知其善未必成其德,成其德
5、又未必善其行。当信仰,尤其是一种道德信仰表现出这三种要素之时,其形成和逻辑必须是一致或相互支撑的。即信仰之中有识之以真、体之以情、信之以意之功能。识别明辨实践中是与非、善与恶;但识不能持久,需情感体认的确证,情感体认与认知心理活动最大的不同在于,认知活动是对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体认却是事物对人所具冇的主观意义,这就决定了信仰生成时,认识的前提作用,情感体认的确证作用,以及意志在前二者一致作用下的秉持作用。所以,在此需要我们对信仰建构过程中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否能决定个人持有道德行为的作用及有限性给予分析。道德认识,简单地说是个人对道德规范的认识,诸如善、公正、公
6、平、诚实、节制、自尊等规范的认识。不言而喻,这些道德认识源于他的社会生活,源于社会和别人因他品德高尚与否给予的评价与赏罚。一个人经历这些评价与赏罚的生活实践逐渐地认识到做道德人的价值所在。那么,一个人是否有了道德认识,懂得为什么应该做和究竞如何做一个有美德之人,就会必然冇相应的道德行为呢?回答是否定的。作为一个人道徳认识和道徳判断的成熟并非能统摄他的行为,因为从认识走向行为中间还有着情感体认对认识的确证,还有在确证中所形成的道德意志对自己行为之坚韧支撑,还有着从道德认识走向道德行为的特定情境因素制约等。所以,一个人有了道德认识,知道什么是道德的和不道德的,懂得一个
7、人为什么应该做和究竟如何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却未必想做、肯做、能做符合道徳的行为;因而未必会由此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卢梭描绘善良人性,然而他们却都是道德行为上的小人。培根以他渊博的知识和超人的智慧陷他的恩人于死地;卢梭影响了几个世纪的教育学名著《爱弥尔》与他在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