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ID:47795744

大小:66.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1、领会并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2、诵读品味重点语段,学会从景物描写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到杭州,撤退到隐逸闲适的山水间,过着抑郁、寂寞而逍遥的生活。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的遁世文学”。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将遭到日寇

2、践踏,郁达夫正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的心情重游故地的,就像一件心爱之物,传家瑰宝,即将面临着暴力的抢劫而自己又无力抵御一样,那种悲凉,那种无奈让人不忍碰触。总结四个原因:①跟故都秋天景物本身的特征有关。②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以情驭景。③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④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至于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和落寞。所以这种清静悲凉在作者看来就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美,升华出去这就是故都情结,家国之思。2、相关知识郁达夫(1896~1945),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

3、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曾参与组织“创造社”。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社会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触,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的三年期间,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这段时间作者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

4、下散文《故都的秋》。3、字词积累读音:潭柘寺(zhè)椽子(chuán)落寞(mó)鲈鱼(lú)普陀山(tuò)落蕊(ruǐ)浑沌(dùn)幽远(yōu)词义:混混沌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潜意识:即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落寞:寂寞、冷落。颓废: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二)挑战任务1、从标题入手,初步体味作者的感情。2、自读课文,尽量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用舒缓的语调朗读并思考:文章可分为几部分?三自主学习方案(一)方法导引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文意

5、。2、明确文眼,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品读语言,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悟旨晓情。(二)重点指津1、文中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各有怎样的特点?2、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三)难点解读1、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写到了南国之秋,其作用是什么?2、文章的起笔有什么特色和作用?3、《故都的秋》中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4、如何理解《故都的秋》中作者说的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悲惊”?5、《故都的秋》为什么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四)思维点击1、体味《故都的秋》情景交融的特点作者将苦涩

6、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他不写故都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主观色彩。例如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写“北国的槐树”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

7、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恐怕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个具有平民倾向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得到,才能表现得细腻而深刻。最能表现情景一体的是“清”“静”“悲凉”的描述。“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景物既有联系又无必然联系(因为感秋可生悲也可生喜,悲者未必从秋景得来)。“清”“静”是大多数散文家能感悟得到和写得出的,未必见得奇妙,而“悲凉”则属于郁达夫一人独有,最见奇妙。总之,本文情意浓厚,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写景并不像其他作家的散文名

8、篇那样占有很多篇幅。在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