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28134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7
《1 王维诗四首_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教育出版社1王维诗四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王维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创作背景、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充分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2.领悟王维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把握王维诗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和特点。4.背诵四首诗,赏析并积累名句,揣摩王维诗歌的语言特征,基本读懂诗歌和诗歌的鉴赏技巧。(二)过程方法目标:以王维诗四首为例,让学生获得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个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
2、发展奠定基础。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2.学生合作赏析,感受诗人情感,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3.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总结分析感悟作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通过感知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感受诗人对田家生活的热爱,领略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把握《王维诗四首》的形象,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以
3、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三、教学重点:把握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品味诗歌意境,学习和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和禅意诗境。五、教学课时:2课时完成四首诗的教学。8广东教育出版社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知人论世解诗人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752)任吏部郎中
4、,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碧池诗》,抒写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有《王右
5、丞集》。王维诗作题材广泛,但是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山水诗和田园诗。王维还擅长书画,精通音乐。他的山水画成就很高,苏轼曾说:“味(欣赏)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一生尤其是晚年,十分信奉佛祖。“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故有“诗佛”之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各类题材的诗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殷璠说,王维的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卷上)。(二)课文简析积雨辋川庄作1.写作背景简介辋川庄,在今
6、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兴建的园林,主要景点有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鹿柴、辛夷坞、欹湖等,今已湮没。《旧唐书·王维传》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这是一首七律,作于辋川山庄。2.基本解读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主旨)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8广东教育出版社写田家劳作生活。积雨,久雨不停。诗人登高四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
7、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首联一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写自然景色。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层峦叠翠的夏日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两种景象相映衬,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
8、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寓情于景)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既然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之中了。野老,诗人自谓。《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客人们再也不让座与他,而是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不再有隔膜了。“海鸥相疑”见《列子·黄帝》,说海边有一人与鸥鸟相亲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