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27862
大小:5.01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04
《讯飞智慧校园建设规划设计方案v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二一年九月目录1.方案概述32.需求分析43.建设目标64.总体设计要求74.1设计理念74.2建设原则74.3总体架构85.建设内容功能描述95.1智慧门户95.1.1e学校云平台95.1.2工作台式用户界面105.2智慧化教与学115.2.1智慧课堂115.2.2教师成长145.2.3知识点测评与学习155.2.4学生成长165.3智慧化管理175.3.1人员管理185.3.2教务管理195.3.3行政管理215.3.4资产管理225.3.5其他225.4智慧化环境235.4.1一卡通系统235.4.2校
2、本资源库及管理系统245.4.3大数据汇聚与分析系统256.建设功能清单257.方案特色278.实施案例271.方案概述随着国家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在校园内应用的建设,以及新高考改革各项政策的出台,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走班制”、“分层教学”等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不仅对校园教学方式产生变革,对校园全方面的管理、服务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才能将繁杂多变的信息汇集起来统一决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用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阶段,建设智慧
3、校园,对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学校与外界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高质量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建设规划方案。本方案坚持“统一规划、软硬并重、突出应用、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的建设原则,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智慧化应用服务系统为建设重点,不断提高智慧校园在环境建设、教学和管理领域的应用服务水平,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将我校建设成为本地区同类学校中领先的智慧学校。方案
4、重点建设内容包括:智慧门户平台,以及以下三个应用子系统:智慧化教与学、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环境。每个子系统与校园门户平台相结合,呈现各种丰富的资源、应用与信息发布,形成包括课堂教学、师生成长、知识点测评与学习、校园管理等多个应用,并可以根据学校应用需求,随时增加和完善相关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数字校园解决方案遵循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具备较强的开放性,能够较好兼容我校现有各应用系统,形成统一数据交换与单点登陆等2.需求分析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各中小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前期主要体现为各自为阵,各个部门集中精力建设各自的应用系统,没有必要的统一规划、统一
5、部署,导致建设的各个应用系统都变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当人们逐渐发现这种信息孤岛的现象:图表1需求分析-1l信息重复,信息不一致;l工作量重复,人力资源浪费严重;l无法进行系统之间的配合,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l各部门的重要数据,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各个部门根据自身需要,开始自发为相关的系统进行整合开发,结果又出现了下图的现象:图表2需求分析-2该现象虽然一定程度缓解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但是它却又带来了许多新问题:l网状系统无法维护;l系统对接开发投资重复,投资巨大;l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基本要求;l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系统配合
6、,发挥不出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效果;我们认为最佳的应用整合效果,就是:采用松藕合的体系结构,将原来网状的结构,改造成星型结构。图表3需求分析-3此外,2017年新高考改革也给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新高考改革为例,不分文理科和3+3自主选课的背后,体现了对学校各个部门带来的新挑战和变革:教务处需要征集学生的志愿、老师的资源情况完成排课,为每个师生生成一张个性化的课表;教研组需要组织不同教学层级的教研与教学活动;学生处要记录并归档学生的考勤和各种成绩表现;教室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如何对各种设施和教具进行管理都是后勤头疼的问题。所有这些变化都需要各部门协作,
7、信息自动集中汇聚与智能处理,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让管理者及时对动态进展了然于胸。3.建设目标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的目标是构建涵盖校园智慧化环境建设、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教与学的一体化校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能力、学生学习和学校管理与服务的融合。l与教学能力的融合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运用最新教育技术的能力,最终实现利用最新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育教学型”校园网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能力的融合提供了平台。l与学生学习的融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学习方式,通过线上线下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应用,真正
8、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协作式的泛在学习。l与学校管理的融合教育管理工作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