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19470
大小:57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8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月清检测(二)物理试题缺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月清检测(二)物理试题缺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质量为m的乒乓球从地面弹起到h高度后又落回到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在整个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为()A.B.0C.D.2.某同学从l楼登到3楼.他要估测自己登楼的平均功率,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A.体重B.登楼所通过的路程C.登楼所用的时间D.1楼到3楼的高度差3.如图所示,小朋友在弹性较好的蹦床上跳跃翻腾,尽情嬉耍。在小朋友接触床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床面对小朋友
2、的弹力做功情况是()A.先做负功,再做正功B.先做正功,再做负功C.一直做负功D.一直做正功4.如图,在地面上以速度υ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在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且不计空气阻力,则()A.物体在海平面的重力势能为mgh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物应选用密度小的物体B.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C.打点计时器应接低压直流电源D.应
3、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6.某班同学从山脚下某一水平线上同时开始沿不同路线爬山,最后所有同学都陆续到达山顶上的平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体重相等的同学,克服重力做的功一定相等B.体重相同的同学,若爬山路径不同,重力对它们做的功不相等C.最后到达山顶的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小D.先到达山顶的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大7.某同学在一高台上,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把三个球竖直向下、竖直向上、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A.三个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B.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
4、平均功率相等C.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相等D.三个小球落地时速度相同8.一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升1m,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g取10m/s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手对物体做功12J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2J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J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9.在一次军事演习中,伞兵跳离飞机后打开降落伞,实施定点降落。在伞兵匀速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伞兵的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不变B.伞兵的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减小C.伞兵的机械能不守恒,重力势能不
5、变D.伞兵的机械能不守恒,重力势能减小10、崔牛先生向客户推介他设计的“超级推进器”,该推进器由超导体、激光器、致冷剂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其神奇之处在于能通过自身的循环工作,源源不断地获得动力,而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的设计违反了()A.质量守恒定律B.电荷守恒定律C.机械能守恒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11.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这是因为A.丝绸上有些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B.玻璃棒上有些正电荷转移到了丝绸上C.丝绸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了玻璃棒上D.玻璃棒上有些电子转
6、移到了丝绸上12.如图<>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13.真空中,相距r的两点电荷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当它们间的距离变为2r时,库仑力的大小变为()A.B.C.2FD.4F14.如图所示,小球A固定在绝缘支架上,小球B用丝线悬挂,两小球均带有正电
7、荷.现将A向右移近B,观察到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这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A.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B.随距离的减小而减小C.随电荷量的减小而增大D.随电荷量的减小而减小二.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空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A.带夹子的铁架台B.电火花计时器C.220V交流电源D.纸带E.带夹子的重物F.秒表G.天平H.刻度尺(1)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_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字母).(2)打点计时器应接
8、▲(填“交流”或“直流”)电源。(3)实验时,释放纸带让重物下落的步骤应该在接通电源之▲(填“前”或“后”)进行。(4)在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所用重物的质量为0.5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点计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如图所示.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23.77cm、28.20cm、33.00c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