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14995
大小:55.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8
《高二作文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月考作文写作指导学案刘序伟设计【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
2、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简要审题】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具备这类作文目的针对性、角色定位性、隐形比较性和文体明确性等写作特征。1.目的针对性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发的两方争论:就校园安全宣传问题,以小王同学为代表的一方主张的‘温馨提示’好,而以校长为代表的校方则主张的‘触目惊心’好。这其实是一场正方的辩论。2.角色定位性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一旦错位,行文思维就会飘忽不定,从而导
3、致游离中心。不过,本文较好定位:要么选正方,要么选反方。3.隐形比较性作文材料中虽然没有明确写着“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比较”这样的字眼,但在说理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比较才能把话说透的。这就叫做“隐形比较”。关于“比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从2015年的全国两套试卷来看,分“权衡比较”类和“不用比较”类。而“权衡比较”类中有包含“显性比较”和“隐性比较”两种,深二模作文就是后一种。解开了这些“套子”,文章写起来才得心应手。4.文体明确性可以写成发言稿、辩论词、演讲词甚至给校方的书信。因此,这道作文题,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包含着很大的信息量。是的,就内容上而言,如果从押中今年的全国高考题的角
4、度看,似乎命中率低了,但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命题有这种神功呢?当然,将命题视野放眼一些,能俯瞰全国,顾及城市、农村的考生的认知程度,那也是今后命题的一种思路,作为模拟题,可以考虑。【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试题。国家考试中心张开博士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分为三种类型。其一,社会时事型。包括“社会新闻型”(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第Ⅰ卷和第Ⅱ卷)和“校园生活型”(如2015年安徽卷“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其二,文学作品型(如2015年湖南卷寓言故事“飞禽、走兽和大树”)。其三,理论观点型(如2015年福建卷有关“路”的不同理解)。这道试题的材料属于“校园生活型”——某高中
5、学校校方和学生对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内车祸现场图片的不同看法。写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应明确命卷人的指令。具体说来,要明确以下四个方面的指令。(一)体式指令,即写什么样的文体。从“你的立场是什么”“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可知,此次作文应写成议论文。(二)内容指令,即写作内容是什么。从材料看,内容为如何看待校园安全宣传“温馨提示”与“触目惊心”各自的效果。如果只谈“宣传目的(效果)”或者“宣传手段(方法)”不关注“安全教育”,则是某种程度的偏题。如果针对校长处理事情的态度、小王进言的方式来谈,也是属于偏题。(三)思维指令,即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能只关
6、注某一点,某一方,要准确把握双方争论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具体地说,学生可以同意校长或小王同学一方的主张建议,无论赞成哪方观点,都应呼应“他说”,在比较中确立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综合两人的看法,进行辩证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要设立必要的前提条件。如“温馨提示”或“触目惊心”的安全宣传图片各自适用的范围、对象、场景,不能出现顾此失彼、前后矛盾的观点。(四)对象指令,对写作者身份的要求。根据指令,考生写作时应假设自己“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谈出自己的“思考、看法或建议”。具体要求是:①形成像样的可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取向;②向读者(倾听者、不明白者、走神者、铁石心肠者、怀疑者、
7、期待者、欣赏者等等)表达自己的看法,体现自己的话语方式;③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尽力吸引他、打动他、说服他,让他愿意倾听,容易明白、理解,乐意接受、信从,体现自己的学养、理性和沟通能力。【立意角度例举】(一)赞同校长观点1.真相的力量2.交通安全:要正视淋漓的鲜血3.致命与受伤:谁更可怕?(二)反对校长观点1.“触目”才能“惊心”吗?2.安全教育不妨“温馨提示”(三)赞同小王观点1.忠言“温馨”岂不更好?2.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